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韶关:“县管校聘”激活“一池春水”

[db:作者]  2019-03-2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县管校聘”改革后,原在广东韶关南雄市城区学校任教的教师刘井凤,跨校竞聘到深山里的坪田中学。图为她给坪田中学九年级学生上英语课。

    广东韶关南雄市第一小学原来对音乐比赛“望而却步”,近日却在韶关市英东杯音乐比赛中力拔头筹,取得零的突破。这得益于韶关市的“县管校聘”改革,南雄一小专业音乐教师数量从0增至10,啃下了教师配置不合理、不均衡等“硬骨头”。

    韶关是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近年来,该市着力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努力破解教师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序流动,“添柴加火”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对症下药”打掉教师队伍建设“拦路虎”

    “学校地处深山,离县城近60公里,原来优秀教师难引进、留不住。”2015年暑假,南雄市坪田中学一下走了8位教师,这让校长叶树胜深感焦虑。当地教育部门只能采取支教交流方式,为该校紧急“输血”。

    教师数量、质量不均衡的问题,也成了南雄市城镇学校发展的“拦路虎”。改革前,永康路小学教职工只进少出、难以交流,该校英语教师富余,而没有专业美术教师。每当市里举办美术相关比赛时,该校就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原来教师的数量、质量在学段、学科、区域等方面分布不均。”韶关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解释说,以往教师的编制、岗位等核定方式相对传统,主管部门难以及时根据学生规模变化进行调整。随着城镇化发展,部分城郊乡镇初中教师相对富余,而部分城区学校、偏远乡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学科分布不均。极少数城郊初中出现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

    南雄市某乡镇中学一位教师一周才上6节课,仍向主管部门投诉校长安排课程时偏心,因为有的老教师一周仅上4节课。

    南雄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原来虽有教师的用人权,但在教师调任、奖惩、退出等方面缺乏有效抓手,部分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少数教师感觉“干多干少差不多”,就窝在“舒适区”,以应付的心态对待工作。

    “以往少数教师相互攀比谁干得少,育人岗更是能推则推。”原来一到分配班主任时,南雄黎灿学校校长曾凡辉就很头疼。他安排一位教师当班主任时,就顶住了8个领导的“求情”电话。

    因此在韶关少数学校,由于学校大多教师不愿主动承担班主任等育人岗位,校领导只能软硬兼施地分配安排,被动担任育人岗位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足。

    在韶关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看来,教师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关键,而这需要跳出编制的“框”,突破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让教师跨出学校的“界”,合理流动。决心已下,再硬的骨头也要啃,韶关主动求变,积极作为,着力通过“县管校聘”为教师队伍“活血化瘀”。

    “组合拳”打通体制机制“肠梗阻”

    韶关市成为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国家级别示范区以来,积极探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党委政府部门主要领导挂帅,编制、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通力合作,打通师资顺畅流动的“任督二脉”。

    韶关还以“县管”为基础,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从顶层设计入手,探索建立了教师编制核定等7大机制。韶关教育行政部门还与韶关学院合作,组建专家研究团队,为县管校聘政策的方案论证、风险评估、过程跟踪、效果评价等实施全过程,提供智力支撑。

    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韶关广大教师形成了拥护改革的良好共识。2016年起,韶关各县区找准政策实施点、平衡点、对接点,陆续打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攻坚战”。

    “县管校聘”改革列入韶关始兴县重点工作后,该县教育行政部门如同有了“尚方宝剑”。在始兴党委政府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县管校聘”改革很快有了相关部门分工明确、执行力强的制度保障。

    “提前做足功课,才能‘一举攻城’。我们想方设法,尽量把所有问题都在调研、讨论和方案制定中解决。”南雄市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带队历时一年,开展深调研,摸清家底;同时向国内先进地区问道,组织全市所有校长、教师进行大讨论,汇聚相关各方的利益诉求、建议智慧,群策群力,精益求精地打磨方案。

    为让改革有序推进,始兴县设定了校内直聘、校内竞聘、跨校竞聘、组织调剂等流动程序,环环相扣。该县在保持教职工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由教代会、级组、班组等机构组织评聘,凸显专业权威而非行政权威。

    “程序要公开透明,操作要客观公正,这样大家都心服口服。”南雄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在双选阶段,该市以绩效等纯客观“量尺”作为考核依据,以“双岗双责”和最低工作量为门槛,让优秀有为的教师选择空间更大,让慵懒懈怠的教师意识到自身问题,营造奋勇争先的教书育人环境。

    韶关“县管校聘”改革有力度,操作更有温度。为让教师成为改革的同盟军和受益者,韶关实行“双向选择”,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和岗位需要,自由选择聘任意向,适岗竞聘。临近退休的教师、孕期教师等群体,可选择校内直聘优先权等“绿色通道”。

    “用力过猛的改革容易翻车。我们尊重改革的阶段性,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不求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力求让广大参与者尽快拥有改革的获得感。”据南雄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介绍,改革初始,该市重点解决教师人数、学科方面的不均衡,逐步通过职称评聘等探索,破解职称均衡配置等难点,以最小阻力实现改革效应最大化。

    目前,韶关中小学校全部参与“县管校聘”改革,共交流轮岗教师1792人,教师交流比例达7.2%,其中跨校、跨学段竞聘分别达1441人、321人。

    “县管校聘”引发均衡发展的“蝴蝶效应”

    “涉及全县2000多名教师的聘任工作,竟然‘静悄悄’地完成了,其间没有发生一起信访事件。”为探真假,始兴县领导专门到偏远的隘子镇中心小学建国教学点调研,两位深渡水学校的教师跨校竞聘到这里,安教乐教。

    为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韶关重新核定各校教职员编制,引导他们从超编、超岗学校向空编、空岗学校流动,优化配置高职称、优秀教师。

    龚恩福原是南雄珠玑中学办公室主任,他主动跨校竞聘,把城区学校先进教学和工作经验“嫁接”到坪田中学。坪田中学现有12名从城区学校主动前来的教师。

    教师不但在城乡间合理流动,学段、学科间也逐渐得到了均衡配置。永康路小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数由原来的2个、0个、3个,涨为4个、3个、6个。

    随着“县管校聘”改革的推进,韶关市教师年龄结构也逐步优化。南雄一小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从原来的近50岁变为40岁,教风更添朝气、活力。

    始兴县实验小学某体育教师原来“放羊式”教学,喊完立正、稍息等口令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县管校聘”改革后,他主动承担起校级示范课,还争做班主任。

    “改革后,教师们意识到‘干多干少不一样’。他们为了备战绩效考核、职称评审、下一轮竞聘等,争课上,抢活干。”韶关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教师工作量标准和岗位说明书等,部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老教师有了职业压力,中青年教师干事热情、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

    学生成为改革的受惠者,享受到了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陈建华老师为我们‘私人订制’语文素养提升方案。”陈建华的到来,让坪田中学学生小邓更喜欢语文课了,她的语文素养“步步高”。

    “‘县管校聘’正逐渐拉高拉齐我市中小学的师资水平,让更多学生享受‘起点的公平’。”韶关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欣喜地发现,一支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为山区教育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9-03-28/89091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