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育家办学不是一句空话

[db:作者]  1970-01-01 08: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大家说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

  教育家永远不可能被模式化和批量“制造”

  时代要孕育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谈何容易。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其实很多“教育家”都是默默无闻地耕耘于自己的教学第一线,并不为世人所知,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教育家神秘化。

  教育事业需要更多“懂教育的人”。因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要有一份坚守。而这份坚守的前提是懂得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教育内在的规定、客观规律是什么?它在当代的要求又是什么?教育对一个个孩子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而言,意味着怎样的一种道义和担当?“尊重并敬畏教育的价值”,这是我所认为的“懂教育”的第一点要求。

  “懂教育”的第二点要求,就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这里所说的专业素养,不仅包括学科修养,还应当包括教育理论修养。如果我们的教育者能对教育本身有更多理论层面的积累和思考,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实践中,他们就不会只是简单地去模仿别人的经验,或者只是简单地从自己的经验中找成功和失败,而会善于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理论的支撑下,进一步认识、思考、设计并创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懂教育”的第三点要求,就是从事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人,必须有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的实践。如果你在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担任教育方面的领导,就不仅要懂得教育是什么,还必须对自己的学校,它所处的地区、环境、文化,学校的主要生源,学生家长的职业、文化背景,家庭的结构状态等,有一个全面而翔实的把握。教学与教育管理是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必须与其具体的服务对象、群体契合起来。而契合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你的任务不光是要适应这些孩子,还要引导他们中的每一个发展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人,实现自我。也只有当你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不断磨合、积累,并经过自己的再思考、再提升,才能慢慢修炼出教育的智慧。教育智慧,是一名真正的教育家所必须拥有的。

  每个教育家的成长都需要一方真正属于自己的水土,需要个性化的发展。他们永远不可能被模式化、批量化地“制造”出来。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

  成才成名然后才能成家

  研究表明,一个校长成为教育家要经历三个阶段:

  先成才:要成为教育家,首先要成为教育领域的专门人才。要熟悉教育规律,懂得国家教育方针,知晓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还要具有一定的学校行政与管理经验,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去完成自己所承担的教育或管理工作。

  后成名:在成为合格校长后,基于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专注和付出,凭借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教育智慧,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办学绩效,在同行内和社会上享有广泛的声誉。

  再成家:教育家型校长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是能够示范与迁移的,是能够带动、引领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时代教育发展的。这就是教育家的价值,他不只是在办一所学校,而且是通过一所学校带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时代的教育。

  事实上,从名校长走向教育家型的校长,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校长的使命感,使命感决定了校长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

  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校长。第一种类型是“用权”做校长的。在一些人眼中,校长是一个职业,可以使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校长也是一个岗位,可以发号施令甚至谋求一己之利。第二种类型是“用脑”做校长的。他们注重学习管理知识,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注重研究教育与管理的规律以及学校面临的问题。他们可以把学校带到一个相当的水平。但是,由于他们把办学成功当作了自己晋升的跳板,没有把全部身心献给学校,因而,学校的发展在这一意义上总是受到限制。这样的校长最多也只能达到名校长的层次。第三种类型是“用心”做校长的。他们把自己全部的身心献给了学校,始终考虑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成就。大量事实证明,高度的责任感是校长成为教育家的必要品质,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

  学会在现实与理想反差间寻找出路

  在今天,教育内涵发展正当其时,素质教育亟待深化,教育家办学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共同呼唤。

  但现实有许多枷锁,缺乏理想的支撑。我们往往会疲于应付,成为世俗的吹捧者。有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任职后总结了两条“经验”:一是把达官贵人的孩子安排好,二是把重点高中的升学率提上去,做到这两条,乌纱帽就不会掉。果真如此,老百姓还敢对教育抱有幻想吗?素质教育也只能是一种奢望罢了。校长是教育政策和理念转化成行动的枢纽与实践者,首先需要具备教育家的气质,树立教育家办学的精神,应该在教育理想的引领下,选择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行为。尽管现实环境有诸多限制,但只要坚持对理想的追求,就会有施展的空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听课和分析课当作校长的重要工作和滋养思想的源泉。他说:如果今天去区里开会,明天就得补上,听4节课;如果我在一年中没有听过一位教师的至少15节至20节课,我就会对他毫无了解。学校的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课程与教学是完成任务的主要载体,校长必须予以关注。提高课程领导力,其中主要是执行力和开发力,即一方面执行好国家课程,满足国家课程实施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现有国家课程体制下,围绕学生需要和学校特点,渗透自己的办学理想和教育理念,开发本校课程,形成学校层面的课程体系。校长提高课程领导力,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点,通过对教学实施的掌控,坚定而扎实地推动学校发展。

  古今中外,校长要成长为教育家并非易事,特别是当经济思维、市场思维、行政思维甚至官僚思维还固执地影响着我们的时候。但是,学会在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中寻找到出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每一位校长成为“家”的必由之路。



http://www.00-edu.com/jiaoyu/1/2012-3-6/91682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