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时迅速、安静、自觉,入退场时精神饱满、步伐铿锵、气势宏伟,跑步时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近日记者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看到,该校大课间跑步不单是以班级为单位组合成“方队”形式进行,更让人叹服的是,跑步每个环节与音乐的配合精确到秒。日常的大课间跑步给人视觉、听觉的强烈冲击,可称得上是一场仪仗队式的表演。
在北京市密云区,“华丽”的大课间集体跑步是每个学校的“标配”。自2007年起,密云深入贯彻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在全区各学校推广上午半小时课间操,下午半小时集体跑步,这一跑就是12年。
12年如一日,密云的大课间跑步究竟跑出了什么?
逐步规范,跑出了科学
跑步,几乎不受时间、场地、身体素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最基本的运动方式,一个最基础的运动技能,也孕育着丰富的体育内涵。按密云区教委主管体育工作的郝纪东的话说:“集体跑步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历练他们的品格,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也可以达到育体和育心的有机结合。”
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常年的集体跑步,对于增强班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凝聚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体育锻炼已成为学生的自主选择,自发的习惯。
简单不代表没有学问。为了做好大课间跑步,密云区教委分4批组织学校干部和体育教师赴外省市参观学习,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制定推广普及方案。区教委还将大课间跑步运动和课间操同时纳入对学校的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依据每年的评比结果进行表彰、奖励。各学校通过家长会、《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使广大干部、教师、学生及家长齐心协力推动学生跑步运动的组织。
区教委还聘请体育运动专家经过深入调研论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跑步的标准距离。小学一、二年级学生400—600米(学生根据体质情况可走跑交替进行),三、四年级学生600—800米,五、六年级学生800—1000米,初中生不低于1500米,高中生不低于2000米。
此外,在实际的跑步组织中,密云各校会按学生体质和年龄阶段进行分组,为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长短结合、快慢结合,并常年进行心率监测,科学调整学生跑步距离和运动负荷,确保学生运动安全。
因地制宜,跑出了特色
跑步不像球类活动那样容易引起参与者的兴奋,有单调、枯燥的一面。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跑步的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密云不少学校因地制宜将跑步与音乐有机结合。
在密云五小的大课间跑步时间,经常会看到班主任、任课教师给学生做抬头、挺胸、抬腿等跑步示范。有的教师发现学生跑步踩不到音乐节奏的点上,对曲目不熟悉,就先教学生唱歌曲、手打节拍、脚踏节奏,逐步熟悉。
从最初阶段的简单行进曲目,到同一节奏的流行音乐,到现在“入场、热身、慢跑、加速、减速”等几个跑步阶段不同节奏的音乐,配乐版的大课间跑步既跟上了“潮流”的节拍,又契合了孩子运动“曲线”规律。
在一些学校,体育教师们通常还会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场地空间设计出不同的跑步路线。长长的队伍,勾画出各种组合图案,时而如弯曲的长龙,时而变幻成绽放光芒的太阳,时而变化出学校校训……在富有艺术性的队列变换中跑齐、跑变、跑美,跑出特色。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汲取密云半程马拉松经验,在校园周围开辟跑道,适度延长了课间跑步的距离,山间小道成了孩子们跑步的运动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密云的大课间集体跑步从音乐选择、跑步路线设计到运动负荷,区教委都有严格标准,要求集体跑步做到程序化、自动化、音乐化、艺术化。在加强集体跑步的日常管理方面,各校都有“周评月总日表扬”、班级集体跑步过关、跑步标兵评选等奖励评价机制,目的就是做到全体师生统一步伐参加体育锻炼。
惠及全体,跑出了健康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春寒料峭,密云区不老屯镇中心小学操场上,风吹在身上还有点凉,但这对课间锻炼的学生们却没有丝毫影响。学生们伴随着音乐节奏,步调一致地奔跑着,生机勃勃,活力十足。12年来,每天半小时的大课间集体跑步已经融入密云区每一名师生的血液,融入密云教育的基因,成为展现学校校风、师生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
跑步,为学生带来的是体质增强了,越来越喜欢体育运动了,“小眼镜”和“小胖墩”变少了。12年来,密云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肥胖新增率得到有效控制。相关数据显示,2016—2017年,密云区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下降3.76%,降幅居北京市第一。密云区在北京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中连续9年荣获冠军,在近3年的北京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中成绩也连续稳居第一名,大课间集体跑步功不可没。
今年5月,密云区第五小学、檀营小学、果园小学等学校的集体跑步还将代表密云跑进“鸟巢”参加全国“一校一品”展示。体育工作已经成为密云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
“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大课间跑步就是创造密云奇迹、惠及密云师生健康的奥秘。”密云区教育工委书记张文亮表示,开展适合学校发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运动,贵在坚持,贵在着眼每一名学生。这12年的坚持,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成功,更是教育和密云千万个家庭携手同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