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民
讨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一个重要依据是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里不仅提出了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时间目标,而且对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特征有清晰地表述。
因此,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在更好适应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有机衔接上下工夫。
产业结构变化呼唤现代职教体系
“技术员及准专业人员”未作为独立职业群来看待,使我国高职毕业生存在较大可替代性。
由于职业教育的结构是由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状况决定的,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对职业教育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工业化阶段,职业教育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中等层次,主要任务是培养制造业技能工人。而在后工业化阶段,随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和服务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刺激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重心已逐渐向高等教育层次转移。高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越大。目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从业人员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的分布结构为38:28:34,适应这一产业结构特征,我国职教体系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是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并重。
产业结构的变化还通过职业结构的变化对职业教育结构产生影响。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过去几十年,职业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劳工组织每20年会对国际职业分类标准进行修订。1988年修订时,在原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层次和职员、技术工人层次之间增加了“技术员及准专业人员”职业层次。这一新的职业岗位群要求从业人员兼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通常需要高中后两到三年的职业教育来培养。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社会基础。从我国情况看,这类职业岗位近年虽然也逐步增加,但在职业分类体系中尚未作为独立职业群来看待,这也是我国高职培养目标模糊、毕业生存在较大可替代性的重要原因。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岗位对人员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趋于多样化。不同层次类型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结构水平有不同要求。这是区别中职与高职所培养的技能人才的主要依据。明确这一点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中高职衔接,至少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衔接,一个是知识的衔接,主要通过学历提升来体现;另一个是技能的衔接,主要通过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的提升来反映。
解析现代职教体系的内涵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促进各种相关要素的相互协调和有机整合。
职业教育体系包含学制体系、资格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等诸多方面,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促进各种相关要素的相互协调和有机整合。因此现代职教体系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终身性或者终身教育的特点。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往往被视为以就业准备为目的的“终结性”教育,而用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任何教育都不再是“终结性”的,职业教育也不应是“死胡同”。现代职教体系将有助于满足从业人员持续的职业能力发展需求,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开放性。现代职教体系不应是自我封闭的体系,它应具有制度上的灵活性,教育对象上的包容性,教育机会的开放性,实现途径的多样性。因此,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不应局限在狭义的学校职业教育范围内,而应把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无固定形式教育都纳入到体系建设的视野中,把职业教育和培训、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教育机构的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相互沟通。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了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体系,但两者之间缺乏沟通,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内涵就是理顺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的沟通衔接关系。近年国际上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构建新型国家资格框架。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新型国家资格框架,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中。欧盟也建立了“终身学习资格框架”,在欧洲国家大力推进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沟通。探索建立新型国家资格框架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滞后,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
实现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
中高职衔接既有“直通车式”,也有“夹心饼干式”,不同衔接方式适用于不同产业领域和不同类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必须在坚持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加强相互衔接。中高职的衔接可以有多种模式,既有“直通车式”的,即从低层次学校直接进入高层次学校,也有“夹心饼干式”的,即从学校到职场再到学校。不同的衔接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产业领域和不同类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夹心饼干式”的培养模式比较适用于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那些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积累技能的领域。目前,我国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主要有: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毕业生对口直升高职、中职毕业后先就业再进入高职、中职毕业后边工作边通过业余和远程教育继续深造等。不同模式各有其长处,要鼓励多种模式并存,培养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后的升学路径目前主要是专科升本科,但专升本模式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或应用人才的有效性还缺乏深入研究。有人提出将高职年限延长至四年,甚至像有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那样向研究生层次延伸。关于高职毕业生如何继续深造,目前还存在分歧,有人担心年限的延长会导致高职追求学历升格而弱化其职教特色,丧失培养优势。从国际上看,高职学习年限从一年到四年都有,以两到三年居多,四年制主要在医疗保健领域,比如医疗技师和护士。高职是否应向本科及以上层次延伸?延伸是技能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还是人才类型的转型?四年制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是否有本质区别?职业教育向研究生层次延伸后与专业学位教育有无区别?延伸是依托职业院校还是大学?对于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
总之,要在科学区分职业人才类型和层次的基础上理顺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关系,促进各类教育的横向沟通与各个层次的纵向衔接,包括教育制度、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沟通衔接,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要求。(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