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仕敏
今年27岁的汤玲玲曾是一个月薪过万元的都市白领,在厦门一家公司担任总监一职。2007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的汤玲玲,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家境并不富裕。
2009年,汤玲玲开始关注农村助学问题,她先后在甘肃、四川等地为当地村级小学捐建图书室,目前已经建立起了67个村小学图书室,其中广西玉林有24个,每个图书室大约有1500本书。
汤玲玲除了帮助各地农村小学建图书室外,还放弃了稳定体面的工作,2011年国庆节后,汤玲玲只身从厦门坐26个小时硬座火车到广西玉林市福绵管理区新桥镇大楼小学支教。目前,汤玲玲在大楼小学教五年级语文和音乐课。
现在,大楼小学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图书角,每个图书角从图书室借来课外书,由学生自己管理。
“坐火车坐得腿都肿了,到玉林后水土不服,拉肚子一个月。”汤玲玲回忆当时来到玉林的情景。但信念坚定的她说:“我认定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
辞职后的汤玲玲,没有了固定收入,她就多方筹集购买图书的资金,拿出自己的积蓄,呼吁身边的朋友或网友捐资,买新书捐给山区小学建图书室。
有的山路不通车,她和志愿者们就用板车将沉重的书推到学校。有一次,在甘肃运书到边远地区的小学,湍急的河流阻断了道路,幸好旁边有工地,借助于挖掘机把人和书运到对岸,然后用板车把书安全运到小学。“把书放在挖掘机的抓斗里,我站在挖掘机的侧面,挖掘机涉水开过去。”汤玲玲说。
汤玲玲觉得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孩子们捧着书爱不释手的时候。“图书室刚开放,孩子兴奋地抢着书不撒手,在图书室认真看。”汤玲玲说。
“孩子们看书的积极性很高,比如《十万个为什么》、《脑筋急转弯》等读物,每天都有孩子抢着借看,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捐建图书室的决心。”汤玲玲最后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