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浪潮中,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名字很“普通”——济南市历城第二职业中专,可它的发展却十分“不普通”,连续四年招生年均增长400人,连续四年实现全员就业,毕业生月均薪酬超过3000元,在全市首创“校园满天星”德育评价机制、首创“名生对接名企”的分层就业体制,在全市十余所职业学校中脱颖而出。
走进历城二职专,最大的感觉就是它的与众不同,不只是一种蓬勃的青春气息,不只是一种特殊理念的别样吸引,更重要的是它对学生智慧性发展的培养、它对职业教育终极性的认知和实践、它对职业教育重要职能回归的呼吁。该校80后校长吕学强用他前瞻的理念和扎实的举措,让这所学校华丽转身、在职业教育的路途上步步流香,一步一景。
4年净增3000人
前瞻理念“赋得新词不觉愁”
“变化太大了”,谈到学校的发展,在历城二职专干了27年的王兰海老师感慨地说,“尤其是这4年,真是一年一个台阶,原来我们共有在校生1000多人,今年已经达到了4500人,这是我以前连想也不敢想的。这毛头小子确实有几把刷子。”王老师所指的毛头小子是该校校长吕学强,因为关系特别要好,且比他大20多岁,王老师喜欢称呼吕校长为毛头小子。
毛头小子不毛头,虽然吕校长是地地道道的80后,但他的眼光和胸怀让老师们很服气。2008年,他到学校报到,成了200余名教师的领头人。学校发展的快慢与成败,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那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吕校长首先就从办学理念开始了学校的破冰之旅。在他的引导下,学校确立了“以就业为支点,为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服务”的理念。“以就业为支点”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体现了一种质量意识、技能意识和服务意识的融合;“为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服务”体现了教育终极性特点,在更大程度上引导教师关注职业学校学生认知事物、适应环境、执行能力和发展智慧的培养。吕学强认为,职业教育需要向企业输送大量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学生不断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这是新时代的社会要求,也是企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
学校将这种理念分化到各个环节并形成了支撑理念的基本框架,如校训:厚德强技、自强不息(德技是就业教育的质量意识,自强是能力发展的终身意识);教风:乐教善教宜教多教;学风:乐学善学宜学多学等。办学理念内化于师生的心里,形成了“不令而行”的共同行动,形成了广大师生的共同追求,更成为了学校办学的强大动力。随着理念的确定与深化,学校办学体制有了创新、基础能力有了提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校管理更加规范精细、就业渠道越来越广、学校的影响力、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破解这种着眼当前又放眼未来的理念,是破解历城二职专4年内招生净增3000人“神话”的核心。
70%到100%
特色教学改革“不只是吸引”
最近,历城二职专的孟凡堂老师忙得不可开交,他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开发设计的“滚动式”教学法,经过多次研讨、分析和完善,被山东省教科所“相中”并在全省进行重点提升和推广,他准备要在全省的教学改革会议上进行典型发言和现场展示,这是学校的荣誉,更是他和教研组的荣誉,大家热火朝天地进行全面准备,学校也是一路绿灯,给予了全面支持。
质量是生命线,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最重要的是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改革。谈起刚到学校偷偷观课的尴尬,吕校长依然历历在目。他说,他转遍了所有的课堂,发现70%的学生都在享受酣眠的快乐,这对他触动很大。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如果无法改变生源实际,可否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因此,当职业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设备大投入的时候,历城二职专却“千里走单骑”,将精力投向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中,学校设置了“两翼发展”的策略,“左翼”为特色专业建设,“右翼”为课堂教学改革,左右两翼有一个共同的支点就是契合实际,专业建设契合历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课堂改革契合学校生源实际。两者的“比翼齐飞”成为学校前行的重要引擎。
近几年,历城二职专的专业建设不再仅仅是以资金投入为出发点,而是更多地关注企业新设施、新技术的变化,关注师生的专业发展需求。学校会不厌其烦地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市场变化,了解用工需求,随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内容设置,使专业内容始终是过硬的、新鲜的、适用的、特色的。学校在稳固汽修、机电、数控等省市级骨干专业的基础上,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时配比,自编修订校本实训教材,适时开设与市场相融合的延展性专业,逐步形成了关注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相吻合的专业研究氛围。比如学校根据实际需求增设了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结果,刚刚一开设,学生就被抢订一空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资金和设备支持。其实,在这些特色专业的开设中,历城二职专还有一个“妙招”,就是注重专业建设的延展性和多元性,比如建筑专业的设置,学校将设计、装潢、预算、测量等科目全部纳入建筑专业,有效杜绝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专业尴尬,实现了学习一个专业能适应多个岗位的需求,为学生就业奠定了更加宽泛的基础。
学校鼓励教师们以教法适应学法,在课堂教学上,可以专业重组,也可以花样百出,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学习起来的课都是好课,老师们的教学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总结出了诸如“四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师生互换教学法”“滚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学生们不再酣眠,而是精神百倍地投入这些极具生命力的课堂。其中尤以“滚动式教学法”最具特点。滚动式教学法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项任务,所有小组的组合就是本堂课的全部内容,一个小组完成任务,下一个小组跟上,这就突破了教材、专业、场地的限制,使教学设备得到充分利用,让学生学习更有新鲜感,更有探知欲。目前,“滚动式教学法”被确定为济南市职业学校重点研究课题,省内外有11个地市专程来观摩学习。
重技能更重德育
学生管理“因为爱所以爱”
去年9月那会儿,该校宋健同学的父亲很是上火,甚至一度要派人把儿子从学校“挟持”回家。怎么回事?经过笔者了解,原来宋健9月中旬接到了河南平顶山学院二本“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可他愣是没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在历城二职专这所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建筑学。在前不久该校的校园满天星表彰活动中,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为“一级技能之星”。从一名学习播音专业的本科才子到学习建筑的中专生,宋健不爱“白领”爱“蓝领”的原因是学校不一样的管理模式。他喜欢所学的工程算量专业,更看好学校为他设计的就业愿景,最重要的是他觉得在这个学校里有他的舞台和梦想。现如今,宋健的父亲也早已经不再与儿子怄气,因为宋健已经被一家知名的建筑企业预录,初步谈定的第一年的月薪是4000元。
“因为爱,所以爱,给孩子们一分爱,他们会增长七分自信,社会能收获十分回报,关爱每一个学生,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吕校长每次开教职工大会总会不厌其烦地唠叨这句话。
当前,职业学校生源主体为90后甚至95后独生子女,随着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趋向发展,中职学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在具有开放程度高、信息量大、独立民主、个体意识强等特点的同时,其学习动机、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反传统性、非常规性,这给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压力和困惑。如何破解职业学校管理难题,吕校长作出了大胆的尝试。他对学生的管理评价从单一的追逐技能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扭转,学校通过学代会赋予了每个学生三项权利:自主参与权、自我展现权、自我创造权。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考虑学生的建议、回复学生的疑问、搭建展现的平台,这让二职专的学生们异常“兴奋”,价值感、尊严感、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自主意识空前高涨,曾经不自信、被冷落的孩子们,变得自信自强自立,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在学生管理的初期变革中,学校构建了耐心、精心、爱心、恒心“四心”德育机制,实施“知、励、创”的分层德育方法,“知”即在低年级学生中实施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适当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好习惯,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励”即在中年级学生中实施感恩教育、励志教育,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学会感恩;“创”即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使学生明白合格“蓝领”要求,提升就业竞争力,掌握创业基本技巧,从而能为终身发展服务。常态化、人本化的德育管理机制使不同潜能的学生都能找到立足点,使“众口”不再“难调”。
为使管理更加具体化、生活化,学校创设了“热线你我他”、“校园满天星”、“我的班级地带”三个具向载体。从教师到校长每个人的手机号、QQ号、邮箱都面向学生公开,大到学校资金政策,小到食堂饭菜,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学校都会耐心回复,仔细解答。吕校长说,从起初回复几百条到每天回复几十条、十几条,慢慢地,学生的意见越来越少,他们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或者得到了妥善的解答。
自2009年起,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满天星”活动,并把该活动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载体,内容涉及行为、技能、礼仪、才艺、生活等多个方面。评委会从学生小组到班级意见到年级组意见再到校级评审,层层把关,以过程性评价确定获奖人员并进行隆重表彰,这一活动的持续开展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将学校管理推向了由“管”向“理”,由“堵”向“疏”的良性循环。在隆重的颁奖典礼上,层层选拔出的各类明星1000余人和学校领导一起为自己的父母送鲜花、发喜报,他们一起走上红地毯、登上星光台。每每此时,家长们总是感慨:我的孩子变了,变得温暖了,变得有才了,变得自信了。
为了让学校文化能够更紧密地与企业文化对接,学校推出了“我的班级地带”文化建设活动,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进行特色打造,用企业的文化来营造班级文化,培养班级“气质”。数控有数控的特色、建筑有建筑的特色、财会有财会的特色,各有千秋,百花齐放,用市场文化、企业文化、专业文化的魅力熏染每个学生。
“送出去”到“跟上去”
关注终身发展“一路上有你”
在历城二职专,就业早已不是问题,学生全部都能就业,用吕校长的话说:关键是在哪里就业,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因此,他自己创造了一个词儿叫作稳定就业率(工作至少半年以上),就是关注孩子从学校走出去,能不能干得住、干得好。吕校长认为不但要把孩子“送出去”,还要“跟上去”,要关注孩子终身的发展。该校有这么几个措施值得借鉴:
建立跟踪档案。学校为每个毕业的孩子建立了成长档案和跟踪档案,档案细致到这个学生在学校里每一天的表现与评价。在实习前一年,学校还会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的用工考核,拉长他们的就业准备期和适应期。学生毕业后,学校就业办会安排专门人员每三个月到相关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对毕业生的生存状况、工薪待遇、发展空间等进行跟踪调研。学生毕业后,学校会对毕业生用工合同的签订、保险的落实等情况进行核实,督促企业落实相关政策。若毕业生对就业企业不满意,学校将协调企业指导该毕业生进行二次择业。
免费回炉再造。如果发现学生不适应企业新需求或者技术不过硬的,学校就会把学生召回,进行免费的回炉再造,实施二次就业、三次就业,直至学生能够稳定就业。
开设就业自助餐。为了让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单位,也为了企业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历城二职专每年都要组织大型的供需见面会,由用工单位来到学校进行现场演讲、展示和竞标,由学生进行比较,自主选择就业单位,避免了盲目就业和反复就业。在就业过程中,学校会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指导,根据这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帮助其分析就业前景和就业意向,实施分层就业,避免落入就业盲区。
为了让名学生能够“学而优则仕”,获得好的工作岗位,得到更高的薪酬,历城二职专重磅推出“名生对接名企”策略,即让优秀的学生进入有名的企业,过去,学校毕业生是“怕找不到工作”,现在是企业“怕来晚了选不到人”。每到这时,看着企业负责人为了争夺毕业生而用尽解数,工资打着滚儿地上涨,学校老师都非常高兴,对学生更加放心,对发展更有信心。该校在与2009年、2010年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座谈中发现,已有1/5的毕业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毕业生月工资水平最高达4000多元,稳定就业率达到了91.3%。
“异地而工”到“本地而工”
服务区域经济“肥水不流外人田”
职业教育很重要的的一个职能就是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首先要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经过成本核算和异地而工就业情况的分析,学校认为“本地而工”更适合中职生的需求,也契合当地经济的发展需求。目前,济南市正处在城市化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仅历城区就有济钢集团、将军集团、重汽集团、黄台电厂、济南炼油厂、齐鲁制药厂等200多家驻地规模企业,它们需要大量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历城二职专的学生质量高、品质优、能吃苦、技术硬,正所谓有了金刚钻,不怕瓷器活,与其舍近求远,不如本地而工,让学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的理想。
正是基于上述这种严谨的分析,也是基于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城二职专培养的学生首先满足区域内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需求。2011年该校1300余名毕业生中有1212人进入了驻区的大型企事业单位,为当地经济发展构建人才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