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南京邮电大学(简称“南邮”)纪念办学70周年的日子。
江南四月,草长莺飞。无论是树木葱郁、清幽婉约的南邮三牌楼校区,还是楼宇林立、简约大气的南邮仙林校区,无不荡漾着欢声笑语。天南海北的“邮子”们,奔走在回家的路上,为母校庆生;五湖四海的宾客们,云集于青春的校园,为南邮祝福。南京邮电大学,这所在信息技术领域享有盛名的高等学府,张开双臂,展露笑颜,迎接着远道而来的人们。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耕耘。从抗战时期为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培养通讯人才的小小干训班,到培养正规本科生的高等学校的成长,从部属重点高校到省部共建高校的重生,从更名大学到综合实力跃升的跨越,南邮70年的发展始终服务于我党我军和国家的需要,镌刻着浓重的红色印记。
70年春风化雨,70年桃李争艳。晨吟暮诵、孜孜以求,南邮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邮子”心中最纯净的记忆,授业解惑、蜡炬成灰,南邮的博大胸怀、师恩如水,是“邮子”心中最圣洁的珍藏。踏实坚韧、不懈探索、无私奉献,如此种种与校园里的每一处景致交融,绘成南邮人心中永不磨灭的风景,伴着南邮人的成长,成为独具神韵的精神财富。
70年,厚德弘毅求是笃行。
70年,勤奋求实进取创新。
70年,其实微不足道,与那些百年名校相比,我们还需迎头奋进;
70年,却又举足轻重,对年轻的南邮来说,过往的积淀是未来飞翔的翅膀;
且听风吟,且踏歌行,让我们在南邮70年长卷中探访南邮人的精神家园……
战火生根 丹心报国
“模范战邮交通员,服从分配守时间,早去早归不偷懒,走起路来一溜烟,一溜烟……”这首抗战时期在鲁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模范战邮交通员歌》是对当时战邮人员工作的真实写照。而南邮的前身——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干部训练班正是为培养这样的战邮人员而创立,自诞生的那一日起,为我党我军培养通讯人才就成为贯穿南邮发展历史的光荣传统。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闵春发说:“南京邮电大学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这是坚守沂蒙精神,钟情邮电事业,与共和国同行的70年,这是秉承校训校风,致力树人大业,与中国高等教育共进退的70年,这是谨记创新为先,开展科学研究,凯歌行进、蓬勃发展的70年,这是泼洒兴国大爱,构筑南邮文化,绘就‘南邮人’形象的70年。”
让我们重新翻开南邮的历史画卷。1942年2月,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正式成立,同年4月,为迅速加强队伍建设,决定开办邮务干部训练班(简称“战邮干训班”),战争年代条件艰苦,干训班的师生“树阴、滩坡是课堂,糁子煎饼是主粮”,“苦菜、豆叶当烟吸,洗漱要找小河塘”,硬是凭着一股勇于担当的精气神,在战争的夹缝中为学校博得一线生机。
1945年干训班扩建为山东邮政干部学校,1947年易名为山东邮政专科学校,1948年更名为华东邮电学校,1949年学校随渡江大军南下南京,改名为华东邮政学校,结束了8年战争岁月的办学历史。8年里,学校累计培养了千余名邮电通信骨干。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用自己的智慧和双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神经”作用。这种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忠诚品格与奉献精神,成为南邮精神的发轫。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邮人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阔步前行。解放初到1958年,学校筹组了原邮电部第一所邮电学校,成功实现了从短期培训教育到正规中专教育办学格局的转变;1958年本科高校——南京邮电学院诞生,南邮人众志成城,统一思想,在天灾人祸交织的恶劣环境里,使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顺利完成了本科、专科、中专、高函、代培、留学生培养等任务,1960年被确定为原邮电部重点高校;十年“文化大革命”,南邮人胸怀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于逆境中不言放弃,不仅保住学校血脉,更产生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可视电话系统、传真信号发生器、60路电信传真机等8项成果,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培养的学生作风优良、扎实肯干,成为改革开放后国家邮电通信领域的栋梁。
潮涌江海千帆竞,春迎神州万树新。泛黄的老照片还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过往,南邮已然迎来科学发展的春天,成为国内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科研工作也取得多项“国内第一”;进入90年代,我国迎来了通信事业的大发展,南邮人勇立潮头,引领行业发展,设立了全国最早的移动通信专业和邮政通信专业,成立了全国高校最早的程控交换培训中心和移动通信培训中心,多个专业实验室与国际通信新技术接轨,多项科学成果荣获国家级奖项,培养的人才覆盖整个信息通信产业链,具有广阔发展空间;1998年学校首个博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成功获批,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2000年,学校响应国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成为省部共建的高校,2005年,学校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70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10多万名,被誉为“华夏IT英才的摇篮”。
站在2012的历史节点上,南邮漫漫70年征程中那些响彻云天的冲锋号角、奔腾不息的无上激情,依然记忆犹新——
用生命打通战时通讯线路,承诺“人在文件在”,是南邮人的大爱情怀;
坚持高等教育的本色,在政治风雨中巍然屹立,立志“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又红又专又健康的邮电事业的各项建设人才”,是南邮人的忠诚品格;
面对逆境,不言退却,面对困难,不言放弃,期待“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是南邮人的朴素人格。
厚德弘毅 求是笃行
初识南邮,人们即会对南邮人的勤勉点头称是。在这个略显浮夸的社会中,南邮人的踏实严谨令其散发出别样的气质,让人信任,让人安心。早在50年代,学校完成科研任务到省委报喜时,时任省委书记江渭清和省委常委欧阳惠林曾对学校报喜的老师说:“南京邮电学院,我们是相信的!”
办学之初,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着重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模式的成熟,军事化色彩渐渐淡化,但这种重德育、求严谨的优良传统延续下来,朴实、奉献、坚韧、创新成为南邮精神的主要因子。
教风严格、学风优良、师德高尚在南邮一以贯之。在南邮,站上讲台不容易,新教师培训规范严格、老教师传帮带坚持至今,教学水平过关了才能正式给学生上课,因此学生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而老师们的高尚品德则更令学子受益匪浅。“南邮的老师也很有奉献精神,有的老师被评了劳模,也就是一纸证书,从不索要任何奖金之类的物质回报。”原南京邮电学院首任党委书记、院长秦华礼如是说。
南邮老师始终对党和国家胸怀挚爱、充满信心,不计个人荣辱、努力教学科研,不仅为国家通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作风优良、勤奋、扎实、肯干、能干的学子,而且坚持搞科研生产,取得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在南邮学习工作了53年的徐澄圻老师回忆起南邮生活,不无感慨地说:“我亲历并见证了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南邮人在顾全大局、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南邮精神’激励下,所迸发的创造力和走过的辉煌历程。”
南邮学子深受老师的影响,在南邮精神的熏陶中成长为有用之才,老书记秦华礼同志经常自豪地说:“学生的品德都不错,专业知识扎实,毕业后也能很快适应社会。许多企业的老工程师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南邮的学生是实干家。”新中国成立后,早期培养的学生分配到企业后,大都成为企业的领导骨干和技术骨干,长期以来,邮电企业一直昵称这批专业人才为“南邮的”。如1952年前后分配到北京的一批学生,在缓解当时首都急需的通信建设中均有突出表现,其中的姚永炀此后成为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分配到海南的吉太之,克服艰苦困难攀登五指山,建成海岛VHF通信网,后来成为海南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同年,坚决服从祖国需要,分配到新疆的8名无线专科学生,坚守边陲工作30余年,对国境重镇和全疆无线通信事业作了积极贡献。
南邮毕业生素来以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有肩负重任的各级领导、有享誉业内的著名学者、有国内外通信信息行业的领军人物,更多的活跃在国内三大运营商及国内外知名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各级岗位,为国家乃至世界的通信信息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也把南邮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浇灌出一个属于全体南邮人的精神家园。
学校72级学生赵厚麟现任国际电联副秘书长,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国际电信组织担任的最高职务。在2008年参加学校庆典时,赵厚麟挥笔书就“我以母校为荣”六个大字,2009年他选择回母校执教,感言:“当一名老师好,当一名南邮老师更好!感谢母校对我的厚爱,圆了我三十多年的梦!”在各种场合他都会骄傲地告诉大家,他是南邮人。
学校77级学生、现任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深情地说:“作为南邮人,我们非常骄傲,非常珍惜我们过去在校期间所受到的良好的校训校风的熏陶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使得一代代南邮人走向社会后,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为我国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并在不同的岗位作出了各自的成绩。”
学校离休干部王俊乾临终前在《一个老南邮人的告别》中写道:“一句话,我的成长在南邮,我的事业在南邮。我忘不了那些艰苦创业的岁月,更怀念那个时代党所给予的关怀和同志间所充满着的那种革命情谊。我的基本人生观、价值观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所应具有的最基本品格,是那个时代和南邮老一辈领导人以及老同志们教育培养的结果。”
2011年3月1日,经过广泛征集、网络投票,“厚德、弘毅、求是、笃行”八个字正式成为南京邮电大学校训,与“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忠诚报国、无私奉献”的传统,共同构筑了“南邮精神”,这是几代南邮人赖以成长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弦歌不辍 天道酬勤
在南邮仙林校区图书馆前的广场上,一块巨石镌刻“天道酬勤”四个大字。70年来,南邮凭着一个“勤”字,在教育、科研、产业等方面为国家通信信息事业作出了很多贡献。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的育人方针。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竞赛,并给予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使校本科生获奖档次和数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其中,南邮学子曾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夺得全国最高奖“索尼杯”;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机器人世界杯赛中勇夺冠军。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节已经成为催生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器。2005年10月23日,国务院总理在视察南京市高校优秀毕业生创新成果展时,首先来到南京邮电大学展台,南邮2005届毕业生马洁等同学汇报了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情况,温总理给予了充分肯定。
虽然人们认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多少有些呆板和无趣,但学校致力于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人文艺术氛围,这里有绚烂多姿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爱心社”和“绿色风”环保社团在省内外颇有影响;这里有五光十色的舞台,优美的歌声、动听的旋律、曼妙的舞姿、高超的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展示南邮学子艺术风采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已举办了15届;这里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南邮女篮曾获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亚军,2011年作为中国唯一的女子代表队参加以色列世界大学生篮球友谊赛获亚军,南邮围棋历史悠久,学生闻捷2005年征战世界大学生围棋王座战拔得头筹;这里有和谐愉悦的同学关系,《特色宿舍文化给大学生温馨的“家”》成果喜获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广延大家,融会新知,以“金陵名人堂”为代表的各类主题讲座,会聚文化名家、科技先锋、商界精英、励志榜样,启迪南邮学子,激励辉煌人生。
南邮的科研创新活动相当活跃取得了不少可喜的科研成果,如1958年9月试制成功的多功能“秘书电话”,1960年2月试制成功的黑白电视开路播出系统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接近国际水平;研制的TDM/FDM60路复用转换设备、8Mb/s彩色会议电视系统等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长河二号天线工程的距量法计算”,“长波长InG&Asp/inp双质结发光二极管(SLED)”,家用录像机所使用的“电视调制器、前置分配混合放大器、电视解调器”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南邮还曾经研制出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电话秘书”、第一台单路载波机、第一台纵横制市话用户交换机、第一个可视电话系统、第一个光纤闭路电视传输系统、第一个彩色电视广播光缆传输系统、第一台程控用户交换机CKJ-128、第一个计算机局域网(OMNINET)光缆传输系统、第一个会议电视系统和第一套TMUX设备,江苏省第一套黑白电视发射设备等。上世纪90年代,南邮科研规模进入全国高校前百名。学校与福建省邮电管理局共同研制的“福州至厦门的彩色会议电视系统”等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在国家通信信息事业蓬勃发展、飞速前行的道路上,南邮人的贡献不可磨灭。
弦歌不辍,天道酬勤。一代代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南邮老师,一批批品学兼优、务实创新的南邮学子,共同构成“南邮人”这个群体,他们或许声名显赫,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都用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在国家“大信息”事业的腾飞之路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留下南邮人的身影。
大爱南邮 凯歌启航
乘风破浪,帆济沧海,南邮人前行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2006年7月,南京邮电大学首任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他们高瞻远瞩、解放思想、立足发展、谋求跨越,以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魄力将南邮带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南邮人有了更加远大的目标,正如校长杨震所说:“南京邮电大学要本着‘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本着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个战略方针,大力抓住机遇,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努力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南邮人更加凝聚了!学校陆续开展战略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召开南京邮电大学第一次党代会、内涵建设大会,深化改革,统一思想,把南邮人聚集在“凝心聚力抓内涵,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旗帜下,为建设“多科性、教研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2008年,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迎评创建,南邮人众志成城,赢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优秀成绩。
南邮人更具活力了!多年的积淀和孕育结出累累硕果。学校在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科研项目、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数十项零的突破。2011年12月,黄维教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南邮首位院士,全体南邮人为之欢腾;2009年,杨震教授主持的“信息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喜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南邮成为江苏省属本科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10年,黄维教授领衔的创新团队实现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零的突破;2010年,闵春发教授实现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省级文科科研平台增至4个,信息文科建设初见成效;学校各项科研指标屡屡翻番,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十一五’获重大科技成果奖励成绩显著高等学校”荣誉称号;“十一五”以来,在校本科生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88项,其中国际级奖35项,国家级奖342项,省部级奖511项。
南邮人更加包容了!南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胸襟招才纳贤、广延名师。2006年,学校从复旦大学引进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科研团队,该团队现已成为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进了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首位全职加盟南邮的“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梁安辉教授感言:“我在国外生活工作了二十余年,是南邮的诚意和良好的声誉让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它,我会利用‘千人计划’这个平台,为学院、学校及江苏省的建设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南邮人更加开放了!全球化视野逐渐成为南邮人看重并为之努力的方向。南邮积极承办国际与地区性学术会议,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加大选派教师出访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力度,提升教师学术交流的水平与层次;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十多所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开展了不同形式及不同层次的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合作培养的第一批275名本科生中超过一半考取中外高校的研究生,其中大部分考取美国排名前100名的高校。2011年,南邮和清华大学一起成为国际电联首批学术成员大学,国际电联秘书长哈玛德·图埃这样评价南邮:“南邮历史悠久,在通信领域成绩卓越,影响巨大,是国际电信联盟最早的成员之一,对此我们深感自豪。”
南邮人更加敏锐了!为国家信息通信事业奉献青春与智慧是南邮人一贯坚守的信念,所以,当总理提出建设“感知中国”,南邮人抓住契机,先后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物联网学院、物联网研究院、物联网大学科技园,以建设物联网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为纽带,重点孵化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和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企业,完成了物联网领域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全方位布局。2010年1月16日,国家领导人来到无锡感知中国中心,视察了南邮无锡物联网示范应用展示区,对南邮在物联网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大加赞叹。
南邮人更加务实了!学校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政产学研基地、研究院、研发中心、技术中心200余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百份,共建实验室50余个;建立完善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资质体系,已拥有二级保密资质、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资质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11年8月,学校召开科技产业“发展与创新”工作会议,大会提出,要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作与当前的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作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紧密结合起来,闯出一条具有南邮特色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之路。
南邮人的团结、拼搏、奋进、奉献有目共睹,多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并荣获江苏省“和谐校园”称号。2010年3月5日,杨震校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加“两会”,其间中央领导亲临江苏代表团,在与杨震校长交谈时说:“南京邮电大学在全国邮电高校里是出类拔萃的。”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在南邮人耳边回荡,带着总书记的肯定与期望,南邮人将面向新的征程,高歌启航,以信念与智慧,用荣光与梦想,谱写南京邮电大学的华美篇章,开启南京邮电大学发展史上另一个崭新时代!(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