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陈老师执教的语文园地五,里面有一个情境使我深深感动了。
案例:在让学生看图说了一组“打”字为头的词语后──
师:你会做些什么呢?
生:打电脑。
生:打鼓。
生:打秋千。
生:打鸡蛋。
师: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
生:打个问号。
师:打个问号是什么意思?
生:打个问号就是要多动脑、动手。
师:对呀,做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动手,老师送给你一件礼物,想看吗?
学习诗歌《人有两件宝》
自由读、同桌合作读、指名读。
师:朗读时也要用脑子想一想,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诗歌
师:读了以后,你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呢?我们来听个故事吧。
听故事《爱迪生救妈妈》
师:故事听完后,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生:爱迪生很聪明,遇到困难很会动手动脑。
师:对呀,我们遇事也要多动脑动手,想想办法,怎样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些?
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反思:
这一课我也曾经上过,在教学“打个问号“时,我直接出示,学生往往从字面上来理解。如”画个问号“等。没有像陈老师这样单独引出,把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悟词语的含义,这样教学生比生硬地说教有更好的效果。后面由”打个问号“自然引出诗歌《人有两件宝》。在教学诗歌时,陈老师打破诗歌传统教学模式,力避逐句讲解的呆板做法,以故事《爱迪生救妈妈》来理解,充分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另外的方式理解诗歌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