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db:作者]  2022-02-09 00:00:00  零零社区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按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草》,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大道无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是我经常仰望的“星空”。下面是《草》的课堂实录和华东师大著名教授李伯棠先生的点评,我作为晚辈也妄加了一些“评论”,求教于方家。
  顺便提一句,前不久我邀请特级教师费蔚来我校展示《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人文、灵动、大气”。同样是古诗教学,但教学风格迥然不同,真可谓“古诗教学百花园,万紫千红总是春”!(费蔚《晓出净慈寺》课堂教学及评析见本人“记录教育的博客”)

  师:上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学过三首古诗。一首是《锄禾》,一首是《鹅》,一首是《画》。还记得吗?谁能把三首诗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学生背)

  ●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小学徐如松评(以下简称徐评):学习古诗从古诗导入,言简意赅,单刀直入,温故而知新,唤醒记忆,增加积累,水到渠成。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还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很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很多诗。这些诗写得可美了。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出示)
  ●徐评:课始让学生齐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背诵做出恰当的评价,即“流利”,又有“感情”,达到了朗读要求的高级阶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以下简称李评):教师用亲切、鼓励的口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领读题目和作者)。这首诗有3
  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学生拼读生字,师指名读,领读了读得不准确的“尽”字。)
  师:生字都读准音了。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学生自由读课文)

  ●徐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由学生确定学习起点。“写了什么”是基本要求,“有什么不懂”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感受。

  生:这首诗是写草的,我是从题上看出来的。
  师:你很聪明!读文章,首先要好好读题目;有些文章,一看题目就能看出是写什么的。——哪儿看不懂?

  ◆李评:审题,是教学新课的重要一环。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通过审题,可以窥见文章主要写什么。

  生1:“离离”我不懂。
  生2:“原上”我不懂。
  生3:“一岁一枯荣”我不懂。
  生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不懂。
  师:干脆一句话:都不懂!(笑声)没关系,于老师帮助你们读懂。这首诗是写哪儿的草呢?请看“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

  ●徐评:学生对教师的问题难于把握,所以一位学生回答了字词不懂以后,其他学生如法炮制。于老师的幽默的评语不仅善意地批评了学生的思维定势,也及时地调整了提问的指向性,“写哪儿的草”,找准了切入点。于老师并不急于“解释词语”,而是从组词入手,为释义打好基础。
  ◆李评:通过自读课文,让学生提出疑难之词和句子,然后在讲读课文里分散地结合上下文一一予以解释。这是十分高明的教法,因为这样教,不仅可以分散难点,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上下文中自己得到正确的解释。

  生1:原因。
  生2:原来。
  生3:高原。
  生4:校原。
  师5:“校园”的“园”不是空虚“原”,以后老师告诉你。

  ●徐评:对于学生的知识性错误,于教师直截了当予以指正,不在此花费时间。

  生6:草原。
  生7:原子弹。
  生8:原始人。
  师: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指着刚刚板书在黑板上的上述词语)小朋友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的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
  生:草原!

  ◆李评:教师巧妙地先让学生用“原”组词,然后在这些词汇中找上正确的解释。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发展了学生思维,而且对“原”字在本文中的理解更深刻了。

  ●徐评:先积累词语,再结合语境选择词义,这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策略。

  师:大家同意吗?是的。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于老师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草原图”。)

  ◆李评:老师用图画的形式解释“离离”,使得教学更具形象性了。

  师:小朋友,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
  生1: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2: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3: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生4: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李评:这不是看图说话吗?这不是语言训练吗?老师要有训练意识。
  ●徐评:词语教学形式多样,于老师发挥自身善于绘画的特长,采用直观法教学“离离”。不仅解释了词义,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
  生1:“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2:“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李评:学生看了老师的图以后,很快就领悟了,说明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是不可少的。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
  生: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绿油油的,一眼望不一边。

  ◆李评:教师很有训练意识。在学生懂得了“离离”的含义后,要求学生把“离离”结合上下文说得具体一些,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就把读和说结合起来了。
  ●徐评: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才能提高。词义的教学不能就词解词,必须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运用多种感官,有所创造。以上是第一句的教学。

  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生1:我今年8岁了。
  生2:我奶奶今年80岁了,还能做饭。
  师3:不简单!祝她健康长寿!
  生4:祝老师岁岁平安!(掌声)
  生5:祖国万岁!

  ◆李评:这样教学,显得极为风趣,表现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的融洽。
  ●徐评:“岁”的教学,不仅体现了情感的交融,而且极为生活化,融德育于其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句子中都有“岁”字。这一个小朋友说,他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他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声)8年了!
  师:8岁是8年,1岁呢?
  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

  ◆李评:“岁”字的教学设计极为高明,融理解、训练于一体。

  师:1岁就是一年,这不懂了吗?哎,一年有几个季节呀?
  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刚发芽的小草。)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
  生1: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生2: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发芽了。
  生3: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伯棠评:这又是一次观察、说话训练。
  ●徐评:除了观察力的训练外,更是想象力的培养。

  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老师又画了一棵长得茂盛的草。)
  生:夏天到了,天气很热,雨水很多,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老叶发黄的草。)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
  师:“慢慢”一词用得好,小草变黄有个过程。冬天呢(接着又画了一棵枯黄的草。)

  ◆李评:教师用图画画出了“草”在一年四季中生长变化的过程,形象鲜明地描绘了一“一岁一枯荣”的情境,使学生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生1: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
  生2:到了冬天,小草叶子黄了,耷拉脑袋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
  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

  ●徐评:围绕“岁”字拓展成为一个“四季板块”,融观察训练、生活感悟和语言培养为一体。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的下面,能写对,说说明他懂了。(一位小朋友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众赞叹。)
  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众赞叹)

  ◆李评: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枯”和“荣”的含义,这样便把含义深奥的“枯”和“荣”,变得浅显易懂了。

  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将“草原图”上的草涂成黄色),大火一烧(说着又用红笔在草上画上火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

  ●徐评:于老师不满足于“尽”的字面意思,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让学生刨根究底,为下文引导学生感悟“顽强生命力”作铺垫。

  生1: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
  生2:河边上的草烧不完。(笑声)
  师:白居易说的“烧不尽”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生: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李评:学生很能动脑筋,说虽然烧着了地上的草,但草根没有烧着,这是老师循循善诱的结果。这叫“会教”。

  师:对呀!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说完画了下面的图。)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许多小朋友举手)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小朋友看图思考。于老师请一位举手最高的小朋友到黑板上画。这位小朋友用绿粉笔在地平面上画上了草叶)

  ◆李评:教师教学第四句“春风吹又生”,教学时是利用图画让学生自己画“春风吹又生”的情况,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

  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

  ●徐评:因为解决了第三句中“尽”的深刻内涵,所以第四句的教学变得水到渠成。不用教师多少辅导,学生自己也能全面领会。

  生:(指着图)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意思你理解了。不过,大家对这位小朋友的画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画的草太高了。春天来了,草不能一下子长那么高。(众笑)
  师:请你来改一改,好吗?(该生将草叶擦掉,改为草芽)
  师:说说你画的意思。
  生: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发芽了。
  师:改得有道理。
  生:于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没画上去。
  师:你能把春风画下来吗?
  生:能!(走到黑板前,用白粉笔在草的上方画上了几条斜线。)
  师:噢,这就是风!(众笑)可是风看不见呀!想一想,怎样画,能使人感到在刮风。

  ◆李评:这就叫循循善诱。

  (该生把线条和草擦掉,作了修改。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并为之鼓掌。)

  ◆李评:这位小朋友真聪明,风是看不见的,风从左边吹来,草向右边倾斜,这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是位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从你的画中,我看出了,春风是从这刮向那边的,而且风很轻很轻,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小草的脑袋。现在请小朋友跟于老师朗读这首诗。(于老师抑扬顿挫、有感情地领读全诗。)小朋友,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1: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生2:小草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师:(板书“强”)“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将“顽”写在“强”前边,并在“顽”上加上拼音wán)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了不起呀!正因为这样,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请小朋友朗读这首诗,看谁能背诵出来。(学生认真朗读,老师指名背诵。)

  ◆李评:对小草生命力的评价,其实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巧妙结合。
  ●徐评:巧妙地点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果让学生朗读或背诵时也明确这一点,“有感情”也能更到位。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李评:最后教师和学生扮演角色背诵这篇古诗,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于老师把课堂教学戏剧化了,把检查跟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众笑)

  ◆李评:教师带着风趣的口吻,表扬这位学生,给这位学生极大的鼓励。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李评:教师故意把作者白居易说成是李白,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记忆。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李评:教师故意把诗句背得结结巴巴,让学生背出来,这又是一种检查和鼓励方式。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嘛写草啊?
  生:(一楞)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李评:教师故意反问“那么多花不写,干嘛写草啊”,引导学生回答草很顽强,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李评:教师故意把“枯荣”说成“窟窿”,两个词音相近、义不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辨间能力,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词汇。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下课)

  ◆李评:教师故意说,“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这是又一次进行了今昔对比的思想教育。

  ●徐评:于老师的这个背诵指导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从妈妈、哥哥、奶奶三种身份入手,突出了多个方面的重点、难点,巧妙巩固提高,收获的岂止背诵而已,个中价值不可估量,甚称板块设计的一个里程碑!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1/2022-02-09/4546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