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读儿歌,讲故事。
2.写好带有笔画“フ”(横撇)的字。
3.读背成语和古诗。
4.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重难点:
1.结合生活实际,读儿歌,讲故事。
2.写好带有笔画“フ”(横撇)的字。
3.读背成语和古诗。
4.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题:学和用
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要求。
二、指导第一小题
1.指导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
3.指名学生读儿歌,教师评点。
4.联系儿歌中“学做事、敬父母、孝长辈”等内容,说说自己家里的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5.反馈:全班同学齐读儿歌。
三、指导第二题
1.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依次看图,弄清图的内容:图中有谁?他们是什么关系?在干什么?
第一幅图:孙女在家里给奶奶洗脚。或外孙女在家里给外婆洗脚。
第二幅图:儿子在餐厅帮妈妈擦桌子。
第三幅图:孙女在阳台帮妈妈浇花。或外孙女在花房帮外公浇花。
第四幅图:儿子在院子里帮妈妈喂鸡。
3.仿照例句,结合图的内容,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说一说。
4.给例句下面的句子填空。
你能把手上的生字卡片粘贴在图上相应的地方吗?
四、指导第三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同桌交流自己在家会做什么事。
3.鼓励学生向全班说说自己在家会做什么事情,同学点评。
4.教师小结: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对长辈关心、尊敬,是我们应当具备的品质。
五、指导第四小题。
1.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教师讲“香九龄,能温席”和“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
3.学生复述这两个故事。
讨论:这两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4.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自己的感情。
5.反馈:教师点评学生学习本题的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写字有方
1.审题。
指名读题,讲清题目要求:本题是进行描红、仿影和临写的训练,突出笔画“フ”(横撇)的写法。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久、友、冬、变。
(2)分析这4个字的结构,说说这4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笔画“フ”)
(3)观察这4个字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重点指导观察“フ”(横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法。
(4)指导观察本题插图和上面方框内“フ”(横撇)的写法.读方框旁的文字:横画短,折角尖,撇流畅。教师范写笔画“フ”(横撇),学生书空。
(5)复习描红、仿影的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6)教师在黑板田字格中范写“久”,提醒学生注意笔画“フ”(横撇)的写法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按以上步骤,指导“友、冬、变”3字的描写、仿影、临写。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教学成语。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2)准确认读。
①学生借助拼音自读4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正音。
③学生自由练读。
(3)了解成语大意。
①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思考:图中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②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骨肉之情”指父母与子女(也包括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感情。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子女的冷暖、痒痛,做父母的无不记挂在心上,这就是“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指感情像海洋一样深。“恩重如山”是说父母的养育之恩像大山一样深厚。
(4)交流。
联系亲身体会,领悟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
(5)熟读成诵。
①指名读。自由读。
②练习背诵。
③检查背诵。
2.教学故事:《江上渔者》。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指导读准字音:一叶出没舟
(3)教师范读。
(4)指名读,集体练读。
(5)看图理解大意。
①渔者:打鱼的人。但:只。
②打鱼的人在江上干什么?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③小结:那些爱吃鲈鱼的人,体会到打鱼的人在大风大浪里打鱼的辛苦了吗?
(6)指导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①自由练读,试背。
②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一、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说话要求1.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1、我叫王小明。我的家住在环城花园2号楼305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布厂的工人。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练习
1.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指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学生分小组练说,然后推荐同学向全班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