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出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语文课,越来越感受到教师的风格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激情,有的理性,有的幽默......第一次听缪老师的课就感受到了她的个人魅力,一下子就被这种课堂上的理性美所吸引。下面,就《国庆节的晚上》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拼音识字,扎实有效。
缪老师由于长期教学低年级,因此低年级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刻刻将拼音和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一开始的音节拼读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词语,学生通过自己读,小老师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不仅复习了拼音,而且帮助学生在本节课的朗读中解除了障碍。由于本课的生字较为分散,缪老师采用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并且能做到不同的字有不同的侧重点,“庆”的教学主要是积累“广”的字,“国”主要是教授识字方法,“安”找朋友,“门”进行书空记字,“广”则是三拼音的复习,关注不同字的侧重点不但可以为课堂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也是教师经过一番思考的表现。
二、朗读指导,教学有方。
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上都很重视朗读训练,但是有时候总是反复读,希望学生能读出一点味道了,或者达到老师心里的那个标准。但我们常常看到教师讲得很动情,学生读的很普通,什么原因呢?关键是方法。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朗读的要求主要是注意停顿,不加字,不漏字。在缪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基本都可以达成这个目标,这与老师平日的训练密不可分。于是,老师的要求提高了,希望学生读的更出彩,更有味道。这样一来,如果不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或扶手,达成是很难的。缪老师直接让需要强调的字和词语泛红,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虽然不能像中高年级学生一样言明为什么这里要读的重一些,强调一些,但是一年级嘛,意会即可,点到即止。学生在缪老师的“帮扶”下一遍比一遍读的号,读的有味道。这样的朗读指导是有方法的,有效果的。
最后提一点个人看法,与缪老师共同研究:
我们在拿到一篇课文进行设计的时候,有的老师会关注情感的传递,往往忽略了对形势的关注;有的老师抓着课文,关注了形势,那么课堂也会显得枯涩;走进文本,必须要关注作者的表达,但是怎么样处理好作者表达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我们还要不断地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