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马戏》(人教版六年制第三册)中,第二自然段写“猴子爬竿”。这里用的是竹竿的“竿”。我查过字典,“竿子”指的是: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而在课文插图上,猴子爬的分明是木头“杆子”。若要以图为准,“猴子爬竿应改为“猴子爬杆”;若以文为准,“猴子爬竿”的图上就应画成竹竿。我的看法对吗?
贵州省贵阳铁路分局二小 丁艳
在古代汉语中,“竿”通“杆”,如:旗竿、帆竿。(见《辞海》语词分册下,第2029页)例句:“亭尉各为帜,竿长二丈五。”(《墨子·旗帜》)从这一点上说,“猴子爬竿”的“竿”可以解释为“杆子”,与插图并不矛盾。
但是,在现代汉语中,“竿”和“杆”是有明确分工的:“竿”指竹竿;“杆”指用木头或金属、水泥等制成的有专门用途的细长的东西(多可竖立),如:旗杆、栏杆、桅杆、电线杆、标志杆。以上的“杆”与“竿”同音,读gān。如果“杆”指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则读成gǎn,如:钢笔杆儿、枪杆儿、秤杆儿。如果“杆”用作量词(用于带杆的东西),则也读gǎn,如:一杆秤、一杆枪、一杆笔。从这点上说,“猴子爬竿”图上画的却是“杆子”,的确不妥。要么改说成“猴子爬杆”,要么把插图上的“杆子”改成“竹竿”,因为这是现代汉语的用法,不宜用“竿”是“杆”的通假字来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