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评析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本

互联网  2020-03-05 00:00:00  互联网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在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孩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优秀,有的会唱歌,有的爱画画,你有什么特点?来介绍介绍自己吧!

 

生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等

 

师:你们真是多才多艺,希望待会都表现出来,好吗?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也认识了三个孩子,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三个儿子》。

 

板书课题,生齐读。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言简意明,不蔓不枝。

 

二、巩固识字,整体回顾全文:

 

1.师:首先,本课的生字朋友们要来考考大家,还认识吗?快来读一读吧!

 

出示“我会读”

 

生:练习读、指名读下面词句。

 

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师:你们读得真准确,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是吗?看看谁爱动脑筋。默读全文,边读边想一想:读后你有什么疑问?

 

生: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生:为什么第三个妈妈不夸夸自己的儿子?

 

生:为什么前两个妈妈在夸自己的儿子?

 

师:你们俩的问题差不多,是在问为什么三个妈妈会有不同的表现?

 

生:为什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为什么三人妈妈会有不同的表现呢?为什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深入地学习课文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有意义的阅读教学,就需要基于文本构建起一个共同的对话主题,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这个主题,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韩老师的引导给我们以启发。她在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梳理出三个问题,其实这里暗藏着一个核心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在渐次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因为所探究的问题并非教师的主观赐予,而是来源于学生的思考,因而学生更具阅读动力。

 

三、研读课文:

 

师:我们先去看看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听听妈妈对他们的评价。

 

1.课件出示第2──6自然段

 

1)师:自己读一读,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

 

生自己读这部分。

 

生:第一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第二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你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真不错。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你说的真完整,真是一个爱思考、会表达的孩子。

 

【“把书读薄”是一种能力,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似乎有一定难度,需要渐进地训练。此处,教师减缓训练坡度,并未要求学生针对全文进行概括,而是圈定研读段落,训练学生提炼,练习把几段话读成一两句话。学生在阅读、整合、提炼中学习条理的表达,充分体现了课堂就是“练兵场”的课堂实践理念。】

 

2)指导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妈妈说的话。自由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妈妈的心情怎样?

 

生:妈妈很高兴。

 

生:妈妈很自豪。

 

师:那你来试着读一读妈妈的话吧!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是啊,这人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多了不起呀!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这个孩子多让妈妈引以为豪!你来读一读。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在妈妈心里,谁也比不过他!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谁还能读出来妈妈自豪、得意?加上表情、动作读。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生边读边做动作)

 

师:这就是妈妈,儿子永远是最优秀的──师引导生齐读这个妈妈说的话。

 

师:这就是妈妈,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儿子──生读。

 

师:这就是妈妈,为儿子骄傲、为儿子自豪──生读。

 

……

 

3)放手读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

 

师:此时,第二个妈妈也不甘示弱,夸起了自己的儿子,你能夸好吗?谁来夸?

 

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听出来了吗?这个妈妈在夸什么?

 

生: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

 

师:是呀,不是一般的好听,是──好听极了!

 

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同样得意,谁都比不过!

 

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同样骄傲!

 

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同样自豪──生读。

 

……

 

以读为主,不用很多的点拨和唤醒,在师生的朗读交流中,教师的评价跟进,使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无痕的加强了。

 

4)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下面分角色读,老师请男同学读第一位妈妈,女同学读第二位妈妈,看看谁的儿子更棒!

 

生:男、女生对读第二、第三段。

 

师:多么优秀的两个儿子呀,可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那两个妈妈很奇怪,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5)对比朗读第6自然段

 

师:这位妈妈这样说,你来读一读。

 

生: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是啊,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生: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是啊,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多么平和的心态。

 

生: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多么谦虚的妈妈呀──生读。

 

【在前两位妈妈对儿子大加赞赏的时候,第三位妈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此构段利于对比体会。言为心声,在第三位妈妈的眼里和心中,儿子究竟是怎样的呢?教师仍然通过评读来实现对人物心理的揣摩:由表面文字读出儿子的“不特别”,到读出语言背后含着的谦虚与平和的心态。第三位妈妈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这是一位特别的妈妈!同时引起学生好奇,想要一睹她儿子的风采。】

 

6)设置情景,去掉旁白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老师听出来了,三个不同的妈妈,说话时的心情、语气也是不同的,让我们一起再现当时的情景吧!

 

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

 

如果说理解是“钻进文本”,那么朗读应该是“跃出纸外”。由部分体悟到回归整体,一来二去,学生读得兴味盎然,读得入情入境,不仅再现了当时情境,也为儿子们的出场做了铺垫。

 

2.学习8──11自然段。

 

1)出示9──11自然段

 

师:就这样,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自己读第9──11自然段。

 

师:你能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来说一说吗?

 

生: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说得多完整呀!谁来读读第一个孩子是怎么做的?

 

生读三个孩子的做法,师相机指导朗读9──11自然段,板书三个孩子的表现(翻跟头──真好看

 

唱着歌──真好听

 

接过水桶)。

 

【仍然是“圈点概括”,这回教师要求学运用文本的语言范式“一个,一个,另一个。”来概括。如果说前面的“读”是感受,是理解,是言语的录入,这里的“说”就是文本言语内化后再外化的过程。】

 

师:这是怎样的一桶水?

 

生:沉甸甸的。

 

师:沉甸甸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很沉、很重。

 

师:有多沉、有多重?从文中找一找!

 

生:在第8自然段。

 

2)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

 

师:听老师读,同学们闭眼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师范读第8自然段。生闭眼想象。

 

生:我看到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三个妈妈怎么走走停停呢?

 

生:因为一桶水可重啦,提一会儿,休息一会儿。

 

生:我还看到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师:是啊,三个妈妈互相捶捶胳膊,捶捶腰,太累了。同学们通过这些词语,能看出当时的画面,多有意思呀!前面是看到的,还能听到什么?

 

生:我听到了水晃荡的声音。

 

师:是啊,水太满了。

 

生:我听见三个妈妈在说话。

 

师:她们在说什么?

 

生:三个妈妈说:“我太累了!”

 

生:三个妈妈说:“要是有人帮帮我们就好了!”

 

师:你们还听到了妈妈的心声,那你能通过读表达出妈妈的心声吗?

 

生:指名有感情朗读。

 

师:及时给予评价。

 

……

 

【训练语感,不仅要训练学生读出语言呈现的画面,还要读出语言的深刻意蕴。小韩老师的细致引导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语感层层拔节的过程。一段平面的文字,经由点拨,学生不仅看到了画面,还听出了心声,不仅读出了妈妈的辛苦,也读出了对儿子孝行的期待。】

 

3)师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这桶水可真重呀!但只有这个孩子看到了妈妈很累,他这样做──生齐读第11自然段。

 

师:只有这个孩子听到了妈妈的心声,他这样做──生齐读第11自然段。

 

师:只有这个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他这样做──生齐读第11自然段。

 

【读文就需要如此连前想后,由“一桶水可重了”的体悟,到对第三个儿子表现的引读,一咏三叹!第三个儿子──这个没什么特别的孩子跃然眼前。】

 

3.引导学生明理

 

师:课文学到这儿,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你知道答案吗?

 

生:因为只有这个儿子关心妈妈,为妈妈提水。

 

师:是啊,在老爷爷看来,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那其他的两个儿子就不好了吗?做为孩子,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可做为儿子呢?他们缺少了什么?

 

生:他们没有帮妈妈提水。

 

生:他们看到妈妈提水只顾着表现自己的特点,却不管妈妈。

 

生:他们没有关心妈妈。

 

师:是啊,只有这个儿子关心妈妈,这才是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板书:孝顺)那么同学们提出的“三个妈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们找到了答案,(师手指板书)因为三个儿子的表现也不同。那么,第三个孩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第三个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他却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生:孝顺父母就是他的特点,第三个妈妈很谦虚。

 

【水到渠成。学生一路走来,读着读着,心中的问题就清晰了,就渐渐到了“愤悱”的状态,稍一点拨,顿时释然。】

 

四、拓展:

 

师: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香九龄,能温席。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读故事《黄香扇枕温席》。

 

生:边看边听故事。

 

师:说说黄香为父亲做了些什么?

 

生:夏天,黄香为父亲扇枕,冬天,黄香为父亲温席。

 

师: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像这样的故事还有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如:仲由为亲负米、刘恒亲尝汤药、寿昌弃官寻母等。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相关的故事读一读。因为他们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引导学生诵记。

 

【主题拓展,以一篇带多篇,引导课外阅读实践。浓浓的情感会沉潜在学生心中。】

 

五、指导书写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懂得了道理,我们还要学会写字。

 

出示:聪。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

 

生:耳字加总字。

 

生:我有好方法,要有耳朵、眼睛、嘴巴、用心就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的!

 

师: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那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把它写正确、写漂亮吗?

 

生:观察后先写一遍。

 

师:在刚才写字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需要大家注意的?

 

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生:耳字的最后一笔横写成提。

 

生:心字的卧勾要写漂亮了!

 

师:我们再来写一遍,看看这次谁有进步!

 

生:再写,师巡视。

 

师:用同样的方法指导书写“胳膊”。

 

【写字指导“眼中有生”。学生已有了一年多的写字经验,并非零起点。韩老师充分放手,体现了“入目──试写──入心──再写”的写字过程。学生始终是写字的主体,在发现自省中提升了写字能力。】

 

六、总结、作业: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要做孝敬父母的孩子,那就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情。让我们成为父母心中真正的最优秀的孩子。

 

 

 

【总评:

 

解读《课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可以归结为:识(写)好字、读好文、积累语言。韩荣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一课,融识字、写字、指导朗读、语言实践于一体,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富有情趣。整节课,教师始终都尝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组织和推进,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实实在在积累,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效,教学效果比较理想。细观本课,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读为本”读中悟

 

朗读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我们倡导低年级的阅读课应上成朗读指导课,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实现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代问。教师始终在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书活动。如入情入境体会地读,勾起经验模仿地读,进入角色对比地读、多元评价展示地读等等。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文本情境,读中理解,读中体悟。在朗读过程中,最具特色的是教师的评价点拨,准确而有针对性,使得学生的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和强化。尤其体会“一桶水很重”部分,教师由表及里、由静到动、由水及人的点拨引导,使一段平面的文字变得丰满,使学生粗浅的感悟变得深刻。教学的境界理应如此!

 

二、咬定“训练”不放松

 

阅读课堂是“练兵”场,是实践园。学生要在这里历练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要习得阅读的方法。本课教学,教师以文本为载体,始终致力于学生能力的训练,如练习自主质疑,读中探究;练习圈点概括,把书读薄;练习读中想象,积淀语感;练习自主写字,写中自省等等。学生始终在语文实践中历练能力,掌握规律,习得方法。

 

三、人文影响致深远

 

对学生有深远影响的课堂不应画上句号,理想的课堂留给学生的可能是?亦可能是……。本节课,教师能努力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在拓展部分用“读故事《黄香扇枕温席》”、“诵记《三字经》”等形式思接千载,链接古人。又推荐阅读以“孝”为主体的传统故事,将语文学习延至课外,相信也将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延至生活之中,这才是人文情感的深远影响!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2/2020-03-06/2224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