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
《种瓜人》是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的课文。这篇课文是由成语“浇瓜之惠”演变而来的一个小故事,告诉学生要像梁亭人一样有宽广的胸怀、树立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操。“以和为贵”,创立和谐社会是我国历来的传统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这篇课文要渗透给学生的一个理念。因此如何理解文章中梁亭人的做法,进而向梁亭人学习,在本文的学习中既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想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我国传统的“以德报怨”思想,单靠说教,显然不能达到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采取读和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置一个采访情景,假设学生是梁亭人,我是记者,让学生自己说说,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样?结果又如何?再和课文中的梁亭人的做法比较,孰优孰劣,从而得出对待事情不能一味的以恶报恶,以德报怨往往更能取得好的效果,从而让他们心服口服,愿意学习梁亭人的做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章脉络;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像梁亭人那样有宽广的胸怀,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梁亭人以德报怨的做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朗读课题,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26《种瓜人》(板书课题)
(二)读一读
梁亭和楚亭搭界,他们都种瓜,他们种的瓜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指名读出相关的句子)
梁亭和楚亭隔得这么近,为什么结的瓜却不同呢?
(板书勤劳懒惰)
(设计说明 老师给学生时间,再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得出勤劳和懒惰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并初步了解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的手法,更清楚勤劳的益处)
(三)找一找
是啊,又大又甜的瓜在市场上肯定受欢迎,而又少又小的瓜呢,味道不好,一定没人买。眼看着梁亭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自己却过着穷日子,楚亭人想了个什么办法呢?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指名朗读、师示范读板书)
(设计说明 通过多次朗读,理解“趁着夜色、溜进、轻轻掐伤”等动词,理解楚亭人的心态)
(四)议一议
眼看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就这么毁于一旦,梁亭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如果你是梁亭人,你会怎么办?
(设计说明老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了解学生不同的想法。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所以他们中有的肯定会认为应该去报复楚亭人。)
如果这样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回答,并指名读出相关的句子,理解“如果这样以恶报恶,结下仇恨,纠纷不断,祸及子孙|”这句话,借此理解以恶报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有一位梁亭老者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方法?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
(自由朗读、指名读出相关段落)
究竟老者想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呢?
(指名复述)
瓜被毁了,不但不去报复,反而还要给楚亭人的瓜地施肥、浇水,你能理解老人的做法吗?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
(设计说明学生很难理解老人的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操和宽广的胸怀,在讨论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老师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孩子们的不同心理,加以适当引导。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在今后的做人处世中去理解梁亭人的这种行为。)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也会碰到像梁亭人的这种情况,老师相信聪明的孩子一定能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看到梁亭人这么帮助自己,楚亭人是怎么做的呢?
(找出相关的词句:“既感动又惭愧”,“赔礼认错”,“变得勤快起来”。)
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想想最后结果怎样?
(相机板书:“和睦相处,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读了这两段,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梁亭人的行为所带来的良好的结果,渗透以德报怨、以和为贵的理念。)
(五)背一背
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背一背。
(指名背诵)
(六)拓展延伸
正因为有了这样宽厚博大的胸襟,梁楚两地的人才能和睦相处,这个故事就是从成语“浇瓜之惠”演变而来的。
(板书浇瓜之惠)
(设计说明借助课件了解成语故事的基本内容和含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你能说出几个成语故事吗?
(指名说说,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会更多的成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短短的成语中就包含了做人的道理。今天希望每个同学回家后都去读一篇成语故事,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或者和爸爸妈妈说一说,明天的说话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故事大比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