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有的放矢 言意兼得

[db:作者]  2022-02-16 00:00:00  零零社区


  巧借报纸,激发兴趣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石榴的王国。抬起手,跟倪老师一起来写写今天要学的课题。(生跟老师写)榴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在这个词当中要读轻声,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石榴。
  生:(齐)石榴。
  师:读得真好。现在呀,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瞧,枣庄的人民都把广告登到了报纸上,老师在读报纸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
  生:中国第一,世界少有。
  师:因此,它闻名海内外。读了报纸上这段话,相信第一小节中的“驰名中外”这个词你一定读懂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倪老师想听听谁读出了那石榴园名声很大。
  (生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点评:“善使者,功半成。”这节课的导入很值得玩味。第一,倪老师没绕圈子,开门见山,直接揭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第二,利用课题资源,落实识字、写字。第三,引进报纸资料,既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又理解了课文中的新词。
  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充分预习,既然大家预习这么充分,今天倪老师可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倪老师把这一课中含有生词的句子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
  生:我选果子最小的那一个。(众笑)
  师:1号题?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这句话中只有一个生词,你一定能读好!
  生: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读得太棒了!请坐。你看台下的老师都情不自禁要为你鼓掌了。同学们,第一位挑战者初战告捷,接着来挑战!
  生:我想选3号题。
  师:虽然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勇气却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
  生:(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倪老师特别仔细地听了,有一个生字的读音,读得非常标准!它读第三声,你能带大家读读这个词吗?
  生:(领)咧开。
  生:(齐)咧开。
  师:还有一个字音,老师想给你提个醒,这个字只在一些特定的词中才读“露(lòu)”,在这儿应该读“露(lù)”,自己再把这个短句读一读。
  (生读)
  师:刚才这个同学不仅读准了生词的读音,有个很长的句子,她也读得很流利。其实,在读长句子的时候,只要我们像她一样注意了句子中的停顿,还有一些在意思上联系紧密的词读得紧凑一些,你,也能跟她读得一样流利,自己试试吧。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
  师:瞧,掌握了方法,长的句子我们也能读流利。下面,我们接着挑战!还有一题,你能读好吗?
  生:(读)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也许同学们对他的朗读不满意,但是倪老师要给他100分,因为他读得特别认真,不过这个儿化音还没读出感觉,跟倪老师一起读读这个词——劲儿。
  (生读,师带读,生齐读,指名读。)
  师:真好。同学们,这挑战好玩吗?想不想再来一题呀?
  生:想。
  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在这一小节,可出现了不少的二类字,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别急着举手,自己先去读读红色的词语。
  (生自由读)
  师:谁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这些词?
  生:(领)剥开、玛瑙、紧偎、嚼嚼、甜津津。
  (生跟读)
  师:小老师带得可太好了。在这段话中,有一个多音字,这个字,表示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时候,它就读作本文的读音——bāo,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个词——剥开。
  (生齐读)
  师:其实,很多的多音字在查字典的时候都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现在谁敢来挑战这一段话?
  生:(读)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人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师:读得多用心哪。同学们,在这段话中,还潜伏着一个多音字,就是这个字——间,究竟它应该怎么读呢?别着急,让我们也试着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
  师:倪老师在字典上查到了这个字的两种意思,当它表示中间的时候,它读作——
  生:第一声。
  师:当它表示事物不连接,被隔开这个意思的时候,它读作——
  生:第四声。
  师:瞧,这就是石榴籽儿,这是——
  生:红的。
  师:这是——
  生:白的。
  师:这红色和红色之间,被白色给隔开了;这白色和白色之间,又被红颜色隔开了。根据这个字在这里的意思,它应该选择读作——
  生:间(jiàn)。
  师:对,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红白相间。
  (生齐读,指一名男生再读。)
  点评:通过“检查预习”,指导学生如何把书读正确、读流利,这个环节的教学刺激、扎实、精彩。让学生自己选题检测,带有很大的未知性和挑战性,使学生感到新鲜、刺激;字字入目,句句过心,深挖细找,不留“死角”,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样的严格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认读品质,扎实、有效;教师引导自然又步步深入,点拨关键能恰到好处,评价准确而又风趣得体,把鲜有亮点的“初读”教学,上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师: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这一小节呀就是在写人们品尝石榴,看看现在这个时间:我想同学们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吧。(生点头)
  师:想不想就在这儿尝尝石榴?
  生:想。
  师: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生纷纷举手,给学生发石榴。学生品尝。)
  生:石榴真酸呀。
  师:你尝出来它是酸溜溜的,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请允许倪老师下课再让你们慢慢地品尝,好不好?
  生:好!
  师:这滋味独特的石榴,究竟是怎么长成的呢?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听清了,这遍读课文,倪老师要求大家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用自己的速度去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再次读课文,倪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发现了,课文的第二、第三两个小节就是在写石榴的——
  生:生长过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过程吗?别着急,这次倪老师还要比一比,看看谁能说得最简洁。给点提示,只要你说清,这是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就可以了。同桌之间赶快讨论讨论,看看谁的速度最快。
  (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请你上来好吗?你一边说呀,倪老师一边配合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生:先是春天,石榴抽出了新的枝条。
  师:(指导书写“抽”字)她刚刚说抽出了新的枝条,倪老师可以说得更简洁,那就是抽枝。春天,仅仅是抽枝吗?有补充吗?
  生:还长出了新的嫩绿的叶子。
  师:看看老师黑板上这样的规律,能说得更简洁吗?
  生:长出了叶子。
  生:长出了嫩叶。
  生:长叶。
  师: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吗?
  生:石榴在春天抽枝、长叶,在夏天开花,秋天的时候果实成熟了。
  点评:如何教给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是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老师需要探讨并在教学中落实的问题。本环节教学,倪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引领。她就石榴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先理清要点,“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再学会概括,提要出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成熟”。既使学生把握了这段文本的“主要内容”,又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精读对话,体会表达
  师:看来第二、第三小节的意思,你们已经读懂了。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作者却把它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生动,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我们需要边读边思考的时候,不妨选用默读。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第三小节,勾画出你觉得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的地方。拿出笔,开始吧!
  (生默读课文)
  生:我觉得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这写得很好,因为这用了比喻句,写了石榴咧开,熟透的石榴比作了像人一样。
  师:这位作者是把石榴当作了娃娃来写,这种方法倪老师要更正一下,不叫比喻叫——
  生:拟人。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说到的这段话,刚才倪老师在下面看的时候,有不少同学也勾了这段话,这段话中还有哪儿有趣,挑一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我觉得“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这句话写得非常有趣。
  师:石榴娃娃多顽皮呀。老师听出来了,你们觉得这段话有趣,都是因为作者把熟透了的石榴想象成了——
  生:娃娃。
  师:让我们去看一看吧,瞧,石榴娃娃也对你们笑哪。(出示图片)这是笑得——(生答:咧开嘴。)——师:这是——(生答:笑破肚皮。)
  师:同样都是笑,可为什么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咧开嘴,再写笑破肚皮?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生:因为想让石榴笑破肚皮的话要在它非常成熟的时候,所以它必须先要经过刚成熟时候的咧开嘴,成熟时间长才会笑破肚皮。
  师:老师觉得你一定是个特别理智的学生,能从植物生长的过程来分析。有没有同学是从笑上来分析的?
  生:有一个石榴咧开的口子非常大,就把它比作笑破了肚皮,是夸张。有一个石榴露出了很小的口子就说咧开嘴。
  点评:如何精读课文?这也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倪老师从“体会表达”入手,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课文是如何把石榴“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生动”的,使学生把读书探究的重点由传统的“写什么”变为“怎样写”,学生不但深刻地感悟到拟人写法的妙处,而且对“咧开嘴”“笑破肚皮”“甚至”等词句的意思有了深刻的理解。
  师:现在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石榴笑的程度有不同吗?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
  师:来,把自己想象成石榴娃娃,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瞧,这是(师做动作——扒
  (师指导读)
  师:接着说,还有哪儿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
  生:我认为这句——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用得比较好。因为石榴就像在吹小喇叭一样,所以成了比喻句。
  师:看来平时老师特别喜欢告诉你们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是吗?其实呀,倪老师也觉得作者的想象特别奇特,也被这小——喇——叭吸引了。你们想不想也走近了去看开),这是(师做动作——张望)。
  (生跟着做动作读)
  师:这个石榴娃娃,刚才你为什么要急着扒开绿黄色的叶子?
  生:我想让人们品尝到我的美味。
  师:是啊,你是迫不及待了。
  生: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一看呢?
  生:想。
  师:走近了看哪,这石榴花跟小喇叭的确很相似,难怪作者会这样想象。咱们一起来读。
  生: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这小喇叭一吹呀,那会是怎样一番热闹景象呢?让我们再去看看石榴花,自己读读画线的句子。
  生: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石榴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这个石榴花是火红的,越开越多,不久,它的枝头就长满了石榴花。
  师:花越开越密,这花显得怎么样啊?
  生:越开越密,把花写得非常拥挤。
  师:她用了这样一个很形象的词语。刚刚倪老师还听到有同学在下面说这花显得非常——
  生:多。
  师:对,刚刚这位同学还关注到花的色彩,那是——
  生:火红。
  师:其实,很多古代的诗人在看石榴的时候,都会被这火红的石榴花所吸引。
  你们看,唐代大诗人杜牧看到漫山遍野火红的石榴花不禁吟诵——似火山榴映小山;诗人张弘范看到连蜜蜂都错把石榴花当成了火,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游蜂错认枝头火;诗人皮日休的想象更是夸张了,他觉得那石榴花开得旺,就像熊熊大火都要烧到月亮了,他说——火齐满枝烧夜月。
  读了诗句,再看画线的句子,特别是读到这个词(火红)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就像作者描写的一样,那石榴园里,石榴花火红火红的,就像一把把大火一样。
  (生读)
  师:还有没有同学眼前也浮现了那样的画面?
  生: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你们的朗读把我们也带到了那夏天的石榴园——
  (音乐响起)
  师:瞧,到了夏天,石榴开花了,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火红,焕发出无穷的力量。难怪作者会这样想象。谁来读?
  生: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全班配乐齐读)
  师:你们看到了那热闹非凡的景象了。瞧,多么活泼的小喇叭呀,作者奇特的想象让文字都变活了。
  点评:这个环节的教学,引领学生聚焦于石榴花,通过对关键词句的赏析、诵读,使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不但“感于目”,而且“会于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情感升华,课外延伸
  师:跟你们读着、谈着,倪老师也觉得这两段话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不过,有一点,相信你们跟倪老师一样会感到意外,这篇文章的原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是个孩子!同学们,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水果,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咱们的小作者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呢?倪老师想听听你们的高见。
  生:我觉得他是仔细观察了。
  生:我觉得他是仔细观察,又动脑筋想象了。
  师:看来,作者细细观察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正是因为小作者能够用眼观察,用脑想象,那火红的石榴花才会在他笔下幻化成了一个个——
  生:小喇叭。
  师:那熟透了的石榴才能够——
  生:笑了。
  师:石榴娃娃呀才能写得那样的——
  生:顽皮可爱。
  师:不过,有一点必不可少,那就是小作者还有一颗装满了爱的心,这爱是你们刚刚体会到的他对石榴的喜爱,更是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让我们也带着一颗装满爱的心,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吧。
  (生齐读)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的家乡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但是我们在课后可以将这份爱延续。
  回去以后,同学们可以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记住,要用眼观察,还要用脑想象。
  点评:从写法入手,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既使学生在写法上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又使学生领悟到文字背后的意思,即小作者的习作成功源自“对石榴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总评:
  听了倪老师的这堂课,我的感觉是扎实而韵味丰富,活泼而厚重深刻。其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三点:
  第一,突出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倪老师围绕第二学段的重点目标:“初步学会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安排了本课的教学内容,鲜明地凸显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特点。
  第二,凸显了板块教学理念。把课堂结构由“线形”变为“块状”,倪老师这节课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对课文内容的领悟,一抓“果”,二抓“花”。教学环节安排四个板块,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理清文脉,精读赏析,读写迁移,步步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第三,文道融合,力求读写的最佳结合。诸如探究石榴的“生长过程”,既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对课文修辞句的赏析,既加深了学生对石榴“花”“果”的认识,又领悟到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深化认识,“情感升华”,既使学生升华了对文本主题的认识,又领悟到写好文章的“秘诀”(对要写事物的热爱)。这些读写的长线结合,分别渗透了写作的“构思”、“表达”和“立意”训练。而最后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学习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的写法,进行课外练笔的“短线结合”,既是一个仿写练习,又是“爱的延续”。


                   赛课感言:教学艺术植根于科学思考
                        倪呜

  一、遵循教学的规律,以学定教
  要“以学定教”,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明晰学生学习的难点(盲点)以及学习的可发展点。
  本课教学无论是生字词教学还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剖析,例如“小喇叭”一处的教学设计,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可发展点。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绝大多数孩子只能感受到石榴花和小喇叭的形似,而对于两者间的神似(也就是用小喇叭吹奏起来的热闹感觉来体现石榴花的旺盛)学生难以体会,于是寻找到学生的最佳发展区——火红(因为小学生总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带领着学生步步深人,使其获得愉快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二、依据文本的特质,择材而教
  阅读教学实施的载体是课文,无论是将课文看作例子还是范文,都需要分析这篇文本的学科价值,也就是教师要具备针对文本特质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的素质。
  《石榴》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和一些文学大家的状物作品相比,这篇文章少了对事物白描的功力,但是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却成了这篇文章的亮点所在。
  对于学生来说,想象能力的培养又是丰富语言表达、形成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针对文本的特质,本课的教学(精读环节)就抓住了喇叭、石榴这两处想象展开,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魅力,逐步养成边观察边想象的习惯。

  相关链接:《石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宁夏会堂赛区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2/2022-02-16/7123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