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之五

[db:作者]  2022-02-16 00:00:00  零零社区


  教学目标: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掌握学习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课文。
   3、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寓言成语复习。
    导入:上新课前,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挑战吗?听听题目要求:仔细听老师的叙述,同学们写出相应的成语。
   1、用句子描述成语的意思。(指明上台写)
    坐井观天:讲的是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见识少。
    亡羊补牢:羊接二连三的丢失,才想起修补羊圈。教育我们有了过错,要及时弥补。
    狐假虎威:一只狐狸接着老虎的威风作威作福。比喻仗着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2、小结:刚才所写的成语都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板书:寓言)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寓言”吗?(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生活的道理。)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新的寓言。(打开课件,板书:30《寓言两则》)
    我们学习语文就应该这样,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又快又好。
  二、整体感知。
   1、从昨天的预习中,谁知道课文写了哪两则寓言?(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过渡:我们学习课文往往是从题目开始,让我们仔细地来看看这两个题目。当我们手中没有任何工具书时,你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
   2、解释课题。指名解释“掩耳盗铃”的意思,这就叫逐字解释法。谁再用这个方法来解释“守株待兔”的意思?
    在学习中除了逐字解释法,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来理解词语?(师适机概括可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3、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来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表扬:“你读得真仔细!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小结:,联系上下文,运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词语,这就是一种解释词语的好办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经常使用。
  三、学习《掩耳盗铃》
    学习第二段
   1、课件示句子: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1)从句子中找找,他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抓住动作词语朗读
    (2)(示铃铛实物)瞧!这就是铃铛。指导学习“铛”字
    (3)面对他这样的做法,你有什么想告诉他的吗?(引导学生认识到他的错误)
   2、过渡:咱们都知道这样的做法会被人发现,那个盗铃人知道吗?从书上找找,那句话告诉了你?
    (1)课件示句子比较:
      A、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想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想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自由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多了“明明”,能说明什么?
    (2)指导朗读,引读:他明明知道。他清楚的知道。
   3、(教师摇铃铛)听听,就是这清脆的声音,你能用个词来描述吗?
    (1)学习丁零丁零的读法,指导学习“零”字。
    (2)你还能说出那些描写声音的词语?(评价:看来同学们积累的象声词还真不少。)
   4、过渡: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铛的念头,反而想办法去偷。
    (1)课件: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你们说这是个好办法吗?
    (2)可他认为是好办法吗?指导朗读,读出偷铃人沾沾自喜的样子。
   5、确实,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咱们连起来读一读吧。(读第二段)
   学习第一段
    1、过渡:我就不明白了,大家都知道会被发觉,他自己也知道,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找找原因。(示第一段)
    3、指明读,你从那个词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很想)指导朗读,板书:想偷铃铛
   学习第三段
    1、那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还是将手伸向了铃铛,可事实证明他这样的做法是错的。(课件示第三段)板书:被人发觉
    2、“没想到”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回归全文
    1、读完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适机板书:自欺欺人)
    (1)引导说出“明知故犯”:他很蠢,明明知道偷铃铛会被发现还去偷,这就是……
    (2)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个人?(引导说“心术不正、自欺欺人”等)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平时,我们要多读书,多积累。
    2、过渡:我们读的读,听的听,故事已经在我们的脑袋里住下了。谁能试着有滋有味地把课文读一读?(出示课件指导朗读)全班读
     我们的朗读,只要抓住重点词语,就能把故事读得生动了。
    3、过渡: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现在我们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说说这个故事吧。指明上台讲故事,讲完后让讲故事的学生说说: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若能背诵,及时鼓励“你真棒!这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一字不漏的说出来”;师接着引导“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
  四、明寓意
   1、这个盗铃人被抓后,站在主人家门前,羞红了脸,低下了头。如果你就是旁边的围观者,你会怎么批评他呢?
   2、这个寓言就告诉了我们(示课件朗读寓意)
   3.你还有什么想法?你可以用一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桂林市希望小学 戎艳

  《掩耳盗铃》是语文S教第七册《30、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门上的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五句话,短小精悍,但却包含深刻的道理。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着的深刻寓意。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的窗口。我教学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为下面的教学铺路搭桥。我通过让学生借助图画自读课文来理解,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读议结合,品味感悟。同时,我不忘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设计了积累象声词,运用四字词语来评评盗铃人。在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教材是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教教材”,而要根据自身实际,根据学生实际,“活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于寓意的理解也比较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2/2022-02-16/7165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