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式朗读,领会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谁回祖国去?为什么要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
二、学习新课
(一)认字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猜、问)
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冲”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卡片测读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二)介绍时代背景,初步解答质疑
1.出示主题图,师讲解:
中国解放后,许多旅居海外的爱国人士都纷纷回国。华罗庚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毅然放弃在国外的舒适的生活,优厚的待遇,拒绝了朋友的挽留,等上了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
2.了解到这些之后,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题目呢?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3.你对华罗庚了解多少?谈谈他的主要科学成就。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
1.学生再次自己默读课文,勾画不理解的词。
2.介绍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3.指导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解决刚才理解词语上的难题。
4.教师就难点提问:
(1)“这一天总算盼到了”中“这一天”指哪一天?该怎样读?
(2)华罗庚为什么回国?(通过阅读,要让学生明白华罗庚要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
(3)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把华罗庚回国的决心和当时激动的心情?画下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汇报中就应该指导朗读,尤其是“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一定不能理解为简单的重复。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适当加动作表演出来。
三、全课总结
“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这就是一个爱国科学家的满腔热情。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找其他爱国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为祖国尽力
教学反思:
《回自己的祖国去》这篇课文记叙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放弃优越舒适的海外生活,不顾朋友的挽留,带着家人毅然回国,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华罗庚身在国外,心系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因为这篇文章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所以我在教学课文时适时地渗透人物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中美当时的生活水平差距,很自然地有针对性地拉近了学生与当时华罗庚的距离,也拉进了学生与文章间的距离。
“读”应贯穿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全文以对话为主,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教学时我注意培养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谈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去体味课文。第一遍读,我让学生默读批画,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开火车来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第二遍读,我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初步读懂课文内容。接下来由目标中的问题引出重点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深化主题。如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和“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两句的理解,是通过学生对比评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我感悟,从而读出感情。接下来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中人物情感的感知。
朗读能让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的确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然而,由于从教高段一下改为教低段语文,对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整体学习状况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整节课在各个教学环节时间把握方面还不够轻车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