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说明]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在中国科技馆展览大厅中的磁浮列车模型,以及有关的一些知识。课文从磁浮列车的外观写起,先交代了它外观新奇的特点。然后分别通过爸爸、讲解员阿姨的介绍,写出了磁浮列车速度快、无噪音、安全、绿色环保等特点以及它的设计原理,最后通过写“我”的亲身感受,再一次验证了磁浮列车的“神奇”!文章虽是说明文,但语言生活化,课文很生动,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建议]
1.课前要让学生动手查找相关资料,对磁浮列车有一定的了解。
2.关于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学生会认的字非常多,有些字的字形较为复杂,所以一定不能离开语言环境,可以边读课文边识字。另外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安排多种活动巩固识字,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记忆的效果。
“悄”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悄然无声”中读三声“qiǎo”。“磁”“模”“型”“姨”“据”是较典型的形声字,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识记。其他的字让学生用熟字记生字的方法学习。认字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扩词的练习,增强对字的记忆效果。
要求学生会写的8个字中,教师可以强调“噪”字。“噪”一个字中有四个“口”,书写时要注意整个字的布局。
3.关于朗读感悟。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文章,是对事物进行讲解、介绍和揭示的一种文体。说明文的特点在于说明“是怎样形成的”“是如何使用的”“是什么结构的”。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讨论,通过读书,解决问题。
(1)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反复读课文的过程中,想一想自己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自学过后,可以安排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2)细读课文。
课文最后一句“磁浮列车可真神哪!”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也可以由此设问,将它变为统领全篇的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磁浮列车可真神哪?”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去主动探究,寻求答案。
第一自然段分别通过“我”的观察、爸爸的介绍、阿姨的讲解交代了磁浮列车的外观、特点及设计原理。虽是说明文,但文中并非只是枯燥的说明文字,作者安排非常巧妙。此处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朗读的语气要适合说话人的年龄,身份。之后引导学生试着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如果有学生曾到中国科技馆参观,见过这个磁浮列车的模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充说明。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我”乘坐磁浮列车的感受,由此也验证了它的特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我”上车时“紧张而又兴奋”,想一想“我”当时会想些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对比两个句子,谈体会,练习朗读:
列车悄然无声地开动了,速度越来越快,没有一点儿声响,没有一点儿颠簸。
列车开动了,速度越来越快,没有声响,没有颠簸。
4.关于实践活动。
画一画:学了课文,你能想象出磁浮列车的样子吗?请你画下来。
说一说:你一定看过科学书刊吧?请向大家介绍一些新发明、新创造吧。
[教学时数]
建议本课用2课时。
[相关资料]
1.词语解释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潜水艇等的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悄然无声:形容寂静无声。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2.磁浮列车
磁悬浮的构想是由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于1922年提出的。稍有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把两块磁铁相同的一极靠近,它们就相互排斥,反之,把相反的一极靠近,它们就互相吸引。磁悬浮列车,其实就是使用这种吸引力与排斥力将列车托起,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方,和轨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大大减小运行阻力,达到高速运行的目的。其正常的运营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430公里。世界上第一列磁悬浮列车小型模型1969年在德国出现,日本是3年后研制成功的。仅仅十年后的1979年,磁悬浮列车技术就创造了517公里/小时的速度纪录。
磁悬浮列车快速、低耗、安全、舒适、经济、无污染。拿速度来说吧,常导磁悬浮列车可达400至500公里/小时,超导磁悬浮列车可达500至600公里/小时。它的高速度使其在1000至1500公里之间的旅行距离中比乘坐飞机更优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