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学生与教材之间的“鸿沟”如何逾越?

[db:作者]  2022-02-21 00:00:00  互联网


  读了此文,感觉学生与教材之间存在着一条较难逾越的“鸿沟”。朱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敬仰的伟人之一。然而,我们的孩子很少知道他。学生对于文本的主角有生疏的距离感,那怎么能从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呢?又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呢?缺乏了热烈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很难主动学习。我想,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朱德。课前,可引导学生向长辈打听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一些关于朱德生平的资料,让学生知道朱德是个什么人。这样,不但缩短了学生与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也为学习课文时感悟人物品质奠定了基础。
  课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颂扬了朱德和战士们在艰苦的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互相敬爱的可贵精神。所以,我认为课文不仅仅歌颂了朱德,也歌颂了朱德同志带领的这支红军队伍。“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正因为有这样一支不怕危难,勇于吃苦,团结一致的军队,我们的革命战争才能取得伟大的胜利。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之间的联系,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插图,发挥想象,感悟文中的情感。
  第一自然段,可结合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让学生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形势。然后抓住重点词语“山下不远处”,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形势之严峻。
  第二自然段,写红军战士去茅坪挑粮的原因和遇到的困难。挑粮的原因在教学时可设计一说话训练,让学生通过“因为……所以……”的语言训练,感悟挑粮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然后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挑粮之不易。这里还可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中“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这句来进一步体会当时处境的危险以及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这为后面朱德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作好了铺垫。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写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道去挑粮。这一段的教学,我们可抓住“一道”、“一块儿”来感悟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另外,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从朱德的装束:“草鞋”、“斗笠”等也可感悟到朱德与红军战士一样艰苦朴素。“满满的一担粮食”、“爬山”等词语说明朱德挑粮和战士们一样重,走一条路,他们遭遇同样的艰难。这些词句可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朱德跟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高贵品质。此处学习亦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开展说话训练。红军战士会怎么想?怎么劝朱德?藏扁担时他们又会怎样想?朱德找不到扁担了,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重做了一根?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我想,当学生逾越了与文本之间的“鸿沟”,那么,他们能收获更多文本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2/2022-02-21/9634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