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灰雀》教学感悟:让课堂奏响“爱”的乐章

[db:作者]  2022-02-26 00:00:00  零零社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灰雀》是一篇老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小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中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将“爱”这一情感线索贯穿全文,“爱”正是这篇老课文永不褪色的原因。如何将老课文上出新意?教学中,我就抓住“爱”这一字眼,让学生在情境、朗读、练笔中,感悟文本,感悟真爱。在课堂中奏响了“爱”的乐章。
  一、以情境为依托奏响“爱”的前奏。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特定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主动学习欲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就会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内心感到由衷的兴奋,产生巨大的内部推动力,产生学习的自主性。上课开始,我用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棵高大的白桦树,再贴出在枝头欢蹦乱跳的三只灰雀,一边描述:看,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多么惹人喜爱。生动、直观的图片形象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灰雀让人喜爱之处,接着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灰雀的语句,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这样设计让学生首先自己喜欢上灰雀,就能与书中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喜爱产生共鸣。接着我取下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创设问题情境:“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到哪儿去了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完课文,再展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情景,列宁和小男孩在树下专心观看。可爱的鸟影、会心的微笑,又创设了一个充满爱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在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情境中。而我要对学生进行的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已尽在不言中了。
  二、以朗读为纽带感悟“爱”的旋律。
  波莉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就是叶老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地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男孩的关爱”这条爱的“主旋律”,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的。教学中,我抓住列宁和男孩的语言和行动,教给学生“读对话、看行动、猜心理”的学习方法,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字里行间弥漫的浓浓的爱。
  1.读对话:“列宁对灰雀的爱”
  学生从第一部分中列宁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的爱。在朗读中又找出“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加以重读,体会到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第二部分灰雀消失后,列宁的语言、行动进一步体现了他对灰雀的爱。教学中,我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感悟。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列宁说的话,思考列宁的心情。接着,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出示列宁的1、2句话:(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让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说说列宁当时是怎样的心情,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学生们归纳出“焦急”、“担忧”的心情后,我又请几位同学比较朗读,比比看谁读出了这种心情。这样多次练读,让学生们深切地理解了语句的含义,体会了列宁此时的心情。然后,范读引导学生感悟。出示列宁说的第三句话,我先范读“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让学生说说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学生纷纷说“听出了列宁惋惜的心情”,“听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再让学生模仿读,在朗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学生们纷纷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此时,我抓住时机问道:“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列宁对灰雀的担心、惋惜和关心。这些感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出“爱”这—个词。这样,在朗读中学生充分地感悟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这也为理解男孩被列宁的行为感动而主动改错的转变做好了情感铺垫。
  2.看行动:“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在理解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男孩的语言、行动读一读,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读读议议理解情感。学生通过读一读、议一议,从男孩的三次回答语言、神态的变化中,体会了他“迟疑+矛盾-+肯定”的心理变化过程。接着,领读对话传导情感。我用精心设计的提示语领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把列宁爱灰雀的情感传导给小男孩,也传递给学生们,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爱”的感情。此时,再让学生比较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与男孩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学生认识到列宁的爱是给灰雀的自由,男孩的爱是夺去灰雀自由,列宁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自然而然地渗透了保护动物的教育。最后,角色朗读表达情感。让学生对第二部分分角色朗读,把内心感受到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学生们生动的朗读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把那份爱表露得那么自然、细腻、感人。
  3.精心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
  列宁的循循善诱使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自愿放回灰雀,这是列宁对男孩的关爱。教学中,我抓住“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这一句感叹,让学生感悟到男孩内心的震动。男孩放回灰雀后,列宁的言行更是体现了他对孩子的爱护。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于是对课文第三部分的学习,我就布置学生小组学习:在小组内自由读文,从人物的言行中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提出问题,并讨论怎么解决;最后练习朗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给了孩子自主的权利,小组的学习激烈而有效。在全班交流中,有的小组提出:“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学生回答说:“列宁想我可不能伤害这个男孩的自尊心呀。”“列宁想孩子知错就改,我应该原谅他。”“列宁想孩子知道错了,我不能让他难堪。”有的小组提出:“列宁为什么会微笑?”学生回答说:“列宁看到灰雀回来很高兴。”“列宁看到男孩知错就改很高兴。”还有的小组提出:“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在想什么?”学生回答说:“他想列宁会责骂我吗?”“他想我抓走灰雀可真不应该啊!”“他想幸好我把灰雀送回来了,他会原谅我吧。”这样的质疑释疑,让学生充分地感悟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也充分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最后每读这部分课文时,学生情由心生,读起来自然生动、感人了。
  三、以练笔为引导延伸“爱”的尾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所以当课文教学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对“爱”的感悟没有结束。我布置学生展开想像写一写,第三天、第四天……以后列宁、小男孩、灰雀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将故事续写下去。这既是对文本的延伸,更是爱的延伸,让学生在练笔中充分展示人对动物的关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展示他们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自己心中的爱。在习作中,有的同学写了男孩主动向列宁承认了错误,并且以后的每天也像列宁一样关心灰雀;有的同学写了男孩用自己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其它小朋友,大家一起关心照顾灰雀;还有的同学写了小男孩说服猎人,制止猎人伤害灰雀的行为。有个同学还将第一天男孩回家后发生的事情进行了扩写,她写道:小男孩回到家里,他走到被他用笼子关住的灰雀旁边,只见灰雀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给它吃的饭粒也没有动。小男孩心疼地摸了摸它,觉得它的毛也失去了原来的光泽。看着灰雀可怜巴巴的样子,小男孩耳边又响起了列宁的话,决定把它放回大自然。于是,他打开笼子,把灰雀抱到自己手上。这时灰雀忽然精神起来,一下子消失在天空中。通过练笔,我感到列宁对灰雀的爱也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而这爱的余音也必将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缭绕、回旋……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3/2022-02-27/10975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