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关注细节描写 有效突破重难点

[db:作者]  2022-02-26 00:00:00  互联网


  《在金色的沙滩上》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小姑娘在海滩上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回报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守信负责、乐于助人的纯朴的美好心灵。文章叙述的故事内容很容易读懂,教学中不必大费周章。而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细读去体会景美、贝壳美、心灵更美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篇幅很长,共有21节,其中有11节是直接描写人物语言的。乍一读,真不知如何处理那么多段的对话。按着故事情节通读一遍?抑或引导学生细读青年画家与小姑娘的对话,老伯伯和小姑娘的对话去体会人物的品德?我觉得这样的把握对达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显然是不到位的。研读文本后,我发现文本中的很多细节描写是必须关注的,它们与文章的重点内容紧密相关。读懂了这些描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领会文章主旨。但这些描写又散落在文章各处,怎样将它们与重点内容整合起来?我想,如果抓住小姑娘的几句话作为重点展开教学,再层层深入,将散落在文章各处与重点有内在联系的文字提取和整合在一起,这样就能真正带领学生走进景美、贝壳美、心灵更美的文字世界。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的片段:

  教学片段一: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懂故事后,出示:时候,小姑娘说:“。”)
  生交流后,师在投影上出示小姑娘说的几句话。
  1小姑娘说:“一个画家叔叔,我给他看着衣服哩。”
  2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
  3小姑娘摇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
  4没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您的贝壳掉了!”
  师:同学们,言为心声,我们可以通过读一个人的语言来揣摩人物的性格和品格,让我们一起认真读读小姑娘的话,结合课文其它处的细节描写来感受小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吧!
  学习第一句和第二句:
  师:当老伯伯得知小姑娘是在为一个画家叔叔看衣服时,他为何劝她回家,不要再等候画家回来了?
  生:因为这个时候是中午,太阳越升越高,海滩上很热。老伯伯担心火热的太阳会把小姑娘晒坏。所以劝她不要再等了。
  师:哪里看出小姑娘很热?
  生:我读到这一句:太阳越升越高,小姑娘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师:你从对小姑娘神情的描写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小姑娘一定很热,因为她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
  生:小姑娘一定等了很久,她很焦急。
  师: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生2:我从文章开头就读到:太阳刚冒出海面。第七节中又写道:太阳越升越高。说明时间过了很久,小姑娘也等了很久。
  师:你真会读书,虽然文中没有直接描写小姑娘等了很久,但从两个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中,我们感受到了人物的行为。同学们,这时的小姑娘站在海滩边,被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已经无心欣赏碧蓝的海水和那些被海浪激起的白雪般的泡沫,她在等待画家的回来。老伯伯劝她回家并答应替她看东西,可是小姑娘却摇了摇头说……
  生齐读第二句话。
  师:小姑娘说一定得等画家回来,我们从她的言行中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她的善良。
  生:我看到了她很讲信用。
  生:我看到了她的认真负责……

  教学片段二:
  学习第三句:
  师:小姑娘终于盼回了画家。画家把拾到的贝壳送给小姑娘,她却拒绝了。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小姑娘说不要贝壳,是不喜欢吗?
  生:不是,她很喜欢贝壳。
  师:文章中没有直接写小姑娘喜欢贝壳,却有很多处文字都表达了小姑娘其实是很喜欢美丽的贝壳的。粗略地读是没法感受到的,我们只有用心去读,细细揣摩,才会有所发现。来,自己去读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生静心默读课文后交流。
  生:第一节中写太阳刚冒出海面的时候,小姑娘就在拾贝壳了。说明她很早起来为的就是来海滩拾贝壳,我看出她是喜欢贝壳的。
  生:第15节中写画家把贝壳拿给小姑娘看。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贝壳好看。这么美的贝壳她当然喜欢。
  师:是呀,贝壳不仅色彩美,而且形状各异。有―――(生:沙蜊子),有―――(生:大猫眼),有―――(生:小螺蛳),还有―――(生:金海螺)……同学们交流得真好,老师觉得还有一处描写不可不细读。它就在第三节中。
  师读句:小姑娘闪着明亮的大眼睛,伸出一双小手,把拾到的贝壳捧给画家看。(故意在“捧“字上加重了音。)
  生:“捧”字可以看出小姑娘拾了很多贝壳。
  生:“捧”字写出了小姑娘很喜欢自己拾到的贝壳,像捧着一堆宝贝。
  师:很棒,一个“捧”字读出了不同理解,却是同一含义:小姑娘喜欢贝壳。她那么喜欢贝壳,却拒绝了画家的赠予。你又从她的言行中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她的纯朴。
  生:我看到了她不计报酬。
  生:我看到了她乐于助人。
  生:我看到了她美好的心灵。
  师:所以小姑娘坚定地说―――
  生齐读第三句话。
  ……

  我的思考:
  一研读文本,关注细节描写。
  阅读课,不是让学生读故事情节,而是学习语言文字,领会文章的主旨。研读文本,会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会发现很多细致描写都是为更好地突出人物品质的。这篇文章虽然主要以对话形式来叙述故事,但也用了很多笔墨描写景色美和贝壳美,描写物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心灵美。作者在文章开头写小姑娘的外貌:身穿天蓝色连衣裙,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这样一个看见就会让人产生信任的小姑娘使得素不相识的画家把自己的东西托之看管。作者没有直接写小姑娘在海滩上等了多久,而是通过对太阳不同位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她的耐心等候。文中也没有直接描写小姑娘有多么喜欢贝壳,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她对贝壳的情有独钟:一大早起来拾贝壳,把贝壳捧给画家看,情不自禁的喊声以及羡慕的眼神……这样的言行与拒绝行为形成强烈对比,更让人体会到小姑娘的纯真善良。所以,教师在看文本时,应静下心细细读,不要急着想该怎样设计。通篇读通读懂还不够,要把每一处的语言文字嚼一嚼,嚼出意味来方能罢手。
  二围绕重点,深入展开教学。
  既然细节描写都是为表达文章主旨服务的,教师自己关注到了,也要引导学生去关注。阅读中,不能让他们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要引导他们深入文字,真真切切地与文字近距离的接触。这篇课文以小姑娘的言行展开描写,特别读了她与老伯伯、画家的对话,很自然地会觉得这是一个做事认真、纯朴善良的女孩。所以在教学中,以小姑娘的几句话作为教学重点,再深入进去,引导学生去赏读各处的细节描写,小姑娘的形象就越来越清晰。这样教学是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不会感觉凌乱。比如:学习老伯伯劝小姑娘回家,她说一定得等画家回来一段时,我问学生:“当老伯伯得知小姑娘是在为一个画家叔叔看衣服时,他为何劝她回家,不要再等候画家回来了?”学生会从第七节中找到原因,会揣测到小姑娘的等候时间已经很长,心里有些焦急。尽管很热,她还执意继续等待。学生们通过读这段文字,看到了一个守信用且做事认真负责的女孩。又比如:学习画家要送贝壳给小姑娘以表示谢意却被她拒绝了这一段,本来读懂这一层意思就可以戛然而止了,但是把作者那么多的精彩之笔晾在一边不予理睬,学生的阅读就缺乏意义了。这时,教师设疑:小姑娘说不要贝壳,是不喜欢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很快找到第十五节,“羡慕”“情不自禁”;找到第一节,小姑娘清早起来捡贝壳。一个“捧”字,学生是不大会去关注的,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启发。体会了小姑娘喜爱贝壳的情感后,就会从她不要贝壳的行为中看到她的纯朴和做事不计报酬的美好品质。都说阅读教学不应“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我认为应分清“胡子和眉毛”孰轻孰重,只是不要乱抓,该抓的还是不应舍弃。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3/2022-02-27/11096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