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之七

[db:作者]  2022-02-26 00:00:00  互联网


  设计理念:本节课教材内容选取于解放战争时期,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距很远,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了十八旅战士到达汝河时遇到的自身的困难、人为的困难和自然因素的困难5条。从而明确刘邓大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刘邓首长下达了进攻、迅速、勇猛的作战方针才显得由为英明。也正是在刘邓首长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号召下,强渡汝河成功,实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展现了刘邓首长的指挥风采。课上,采取读读、想想、画画、写写的办法指导学生理解感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努力将学生带入千里跃进大别山过程中的抢渡汝河的战斗中,体会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课上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连词成句训练和想像训练。力求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做人,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
   2.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有所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
   2、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千里跃进大别山》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千里跃进大别山
    指三名学生分别读课题,提问:想一想你认为应该重读哪个词?
    学生试读,说说为什么重读这个词?
    千里:说明行军路途遥远,体力上应该筋疲力尽了。
    跃进:说明了速度快。(教师补充:长驱直入)
    大别山:说明了目的地是大别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①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一边读一边用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
    (生读文)
   2.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划(huáhuà)
    ②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
    (生:抢渡汝河一仗)
    (师:汝河一仗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
   3.质疑问难
    (师生共同解决)
    查字典理解:
    “布置”:①放,摆,安排。②设立,设备。③购买。
    “叮嘱”:①再三嘱咐。②蚊子叮咬。③追问。
    “不约而同”:①约定。
  三、分析词语,梳理问题
   1、课题中的题眼是哪个词?(跃进)
   2、围绕:“跃进”这个题眼,你想了解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梳理问题如下:
    本课是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主要应该解决如下问题:
    ①为什么要跃进?
    ②跃进的关键是什么?
    ③跃进的结果如何?
  四、找重点句,深入理解
  (一)指读第一段。
   1、说说跃进的原因。
    学生回答。你对这部分历史内容有什么补充吗?
    学生介绍相关历史资料。
   2.教师补充
    ①简介历史背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1946年6月,国民党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解放区。在蒋军进攻面前,党中央先是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1946年6月—1947年6月这一年内共歼敌一百一十余万,基本上遏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1947年6月,党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创造条件。揭开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序幕的,就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跃进大别山。
   3、通过第一段的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时间——1947年8月23日,起因—刘邓大军奉命向大别山挺进,地点—先头部队行军十几天到达汝河北岸。)
   4、想一想: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课题中“跃进”的意思一样?“千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挺进;十几天行军。)
  (二)找重点句子。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1、这次战斗之所以胜利,关键是什么?
   2、有一句话最集中的表达出这个意思。这句话是那句话?
     学生自由读课文。(生:狭路相逢勇者胜)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共出现了几次?(三次)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对手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无地可让,此时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
   4、这三次各在什么位置?各起什么作用呢?我们首先看第一次。
   5、指读第一次的相关段落。
    ①刘邓首长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狭路”表现在哪里?
     (生: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河上无渡船,情况十分紧急。)
    ③播放《千里跃进大别山》视频片段。
    ④此时,首长是怎样说的?
     课件演示首长说的话: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
     “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⑤这几句话表明了什么?首长们遇到困难没有退缩,有着勇敢顽强勇往直前,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⑥首长们做出这样的指示起到什么作用?(鼓励战士们奋勇向前,勇猛杀敌。)
    ⑦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学习第二次的相关段落。
     师:多么英勇的刘邓大军啊!课文中是怎样表现刘邓大军的勇的呢?用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讨论交流
     课件演示: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18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②这次,这句话出现在什么时候?(战斗过程中。)
    ③起什么作用呢?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体现了战士们的必胜信心和决心,勇猛杀敌,不畏艰险,有着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
    ④指名有感情朗读——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再指读这段课文。
    ⑤课件演示相关句子:
     A、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
     B、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学生思考后回答:哪句好?为什么?⑥⑦⑧⑨⑩②③
       师:作者正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该多练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7、这句话第三次在什么时候出现?在这里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对首长的赞叹,对战士们的敬佩。)
    ①自由读第三部分。
    ②通过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正是有了刘邓首长的正确指示和战士们的英勇作战,让我们领略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风采。
    ③课件演示句子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A.读句子体会: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重大。)
     B.指导朗读(采用轮读的方法)
   8、“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
  五、总结课文,感情升华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
   2.能够顺利“跃进”的关键是什么?(首长和战士们两方面加以引导。)
   3、这次战斗虽然胜利了,但是在战争中有多少战士流鲜血、负重伤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呀。正因为有了这些先烈、勇士们的坚强果敢、奋勇向前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同学们,就让我们牢记过去,珍惜今天,努力学好本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吧。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3/2022-02-27/11104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