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既然综合性学习有着这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呢?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个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是为了配合这个单元的专题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既培养语文能力,同时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可是,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呢?我真有些茫然。我再次细读这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这一要求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活动途径等方面的建议。我想,还是先照着这个要求布置下去,看看学生的情况后再说吧!
可是,等学生把收集的资料交给我后,我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
什么是文化?
当学生把他们收集的资料交到我手中时,我傻眼了:除了少数学生照着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查找了关于剪纸、春节、端午节的资料以外,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查找什么资料。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出现这种状况的呢?以前他们查找资料也是很积极的呀!我感到很困惑。
再次翻开教材,《孔子拜师》所蕴涵的文化是关于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盘古开天地》所蕴涵的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赵州桥》则从建筑的层面,介绍了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绘画瑰宝。 “日积月累” 借助生肖邮票, 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本单元的内容都在讲“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跟他们谈“文化”似乎有点高深,有点玄乎。他们所理解的“文化”大概只停留在“文化知识“这个层面,可是我们又不能也没办法告诉他什么叫“文化”,得让他自己去体验、去了解。究竟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才是学生能理解的“传统文化”?我又把教材仔细地读了一遍,教材中出现了剪纸、对联、中国结等很多特具民族特色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学生是比较熟悉的。行,先从这些熟悉的东西开始吧!于是,我第二次布置了查找的任务;分小班去查找像剪纸、对联、中国结这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的相关资料。这一次,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找到的资料也多得多了。
面对学生找来的资料,我再次反思:
什么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可是,这些就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了吗?好像离我们泸州太远了点,与我们的生活太远了点。“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周林主任。他说:传统文化跟各地的习俗有一定的关联,就如吃花菜,四川的吃法和江苏的吃法就不一样。听了周林主任的话,我恍然大悟,让学生去调查和了解我们泸州所特有的习俗、物产、风景、古迹,还有自己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民族的东西,不就让他们触摸到“文化”的外壳了吗?
于是,我和同学们展开讨论:我们泸州有哪些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地方建筑、特色小吃和地方风俗?这个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他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后,我们列出了下面的“菜单”: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民间工艺:剪纸、中国结、泸州陶瓷、分水油纸伞、竹筷……
民族艺术:脸谱、川剧……
地方特点:酒文化(“老窖”“郎酒”)……
地方建筑:白塔、钟鼓楼、龙脑桥、百子图……
饮食文化:泸州白糕、泸州“林黄粑”……
节气习俗:春节耍龙灯、端午节、中秋节……
列出这个菜单后,抽象的“文化”变得清晰可见了。然后,我们以小班为单位,选取一个点去查找,包括它的起源、意义等,各个小班要讨论出具体可行的办法,比如谁负责找实物,谁负责查资料,谁负责实地调查、照相等。
这一次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所找到的资料丰富多了,有他们旅游带回的纪念品——剪纸、蜡染、各种各样的中国结,有网上下载的脸谱、剪纸图片,最有意思的是各种各样的“泸州老窖”“郎酒”的酒瓶子,还有泸州钟鼓楼、白塔的照片,甚至还有关于介绍泸县龙脑桥的小报,当然还有大量的文字资料,包括他们的小调查报告。
但是,怎样让别人也来了解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知识呢?
你了解这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趁热打铁,我们以“你了解这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吗?”为题,开展了口语交际活动。当我们布置好“展示台”后,艳丽多彩的民间工艺熠熠生辉,五彩缤纷的照片图片栩栩如生。孩子们见了都不禁惊讶地喊出来:“哇,好漂亮啊!”
我先致开场白:“同学门,我们中国已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前面的准备,你今天想向别人介绍什么呢?先分小班讨论:你们小班准备介绍什么,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绍。”
讨论结束后,各小班纷纷上台发言:
二小班: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是端午节。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相传是为纪念大诗人屈原而来的,端午节有两大习俗:一是吃粽子,二是赛龙舟……
四小班:我们了解泸州福集的龙脑桥……
五小班:春节我们都要吃年糕,年糕与“年高”谐音……同学们,你们都放过鞭炮吧?鞭炮……
六小班:我们泸州最有名的是泸州老窖……
七小班:白塔又叫报恩塔……
……
最有意思的是十一小班介绍的泸州白糕,摘录如下:
泸州白糕
在我们美丽的家乡泸州,有一种名小吃,那就是又好吃又好做又便宜的白糕。她是我们勤劳的泸州劳动人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创造出来的。现在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白糕的做法。
首先将雪白的大米用冷水泡涨得胖乎乎的,再用磨粉机将胖乎乎泡涨的大米磨成粉浆。在粉浆里放上碱粉,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进行最后的工序,即蒸白糕了。
将发酵好的粉浆用勺子舀进热气腾腾冒着蒸汽的蒸笼里,你知道吗,蒸白糕的蒸笼可有意思了,里面有许多小格子,像一个个小碗。粉浆舀进一个个小碗后,将蒸笼盖盖好。等15分钟左右,白糕就蒸好了,揭开锅盖,热气夹着香气向你扑来,这时候,馋嘴的你呀可不能着急哟,你不能用手直接拿,否则小手会被烫坏的,你应该等蒸汽少点的时候,用蘸过水的筷子轻轻地把白糕夹起放在真正的碗里,这下你才可以美美地品尝白糕这个美味食品了。
白糕做起来既简单又经济,吃起来软软的,香香的,对身体可好了,希望大家喜欢吃白糕。
在孩子们琅琅的讲述中,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传统文化的大门。等他们介绍完了,我说:“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文化知识,增长了不少见识。可是,在活动之前我们并不了解,还有很多人跟我们一样也不了解这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那么,让我们都来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一项传统文化写下来,告诉别人吧!”
学生们兴奋地拿起笔,开始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不管他们写到哪个水平,我想都是值得庆贺的,因为他们参与了整个活动,他们对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的文化有了一些感受,这就已经足够了。
这次综合性学习到这儿算是告一段落,我的心里几多兴奋几多感慨: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我们老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苹果。否则很多教学活动都只能服务于老师,于学生只是如微风拂过,不起涟漪。就像这个“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如果不能把它变得让学生“触手可及”,那“文化”就永远只是高高在上的文化,永远也走不进学生的心灵,这次综合性学习也就丧失了它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