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 返回 打印 |
教材分析:《小虾》这是一篇写生活习性的文章,这节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的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我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学课文的方法,进而指导写作时应注意哪些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要考考大家,看谁最聪明?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中,全身红彤彤。(猜一动物的名字) (我首先是抓住能够刺激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因此,课堂一开始,我让学生通过猜一猜小谜语,来复习小虾的外形的特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识别虾的种类了,那么小虾还有哪些特点?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课文,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生:小虾真有趣。 师:回答得好,“有趣”(边板书边说)是什么意思? 生: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 师:请大家看小黑板,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小虾真有趣的?(先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生画一画,互相交流。 师:从画的这一句中,你们体会到小虾的哪方面十分有趣? 生读。 (师用黑板出示句子: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虾吃食物很小心。 生:我从“先、然后、接着、再、直到、才”等词语,体会到作者是个细致观察的有心人。 生:我是从碰、退、捧、吃这些动词中体会到动物与人类一样都有自我保护的功能。 师:这一句话应采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小心翼翼。 师:你能试读一下吗? 指名读。 师:读得真不错。作者还写了小虾的哪些方面?谁还想补充的? 生:从“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这句话中,我体会到小虾生活得很悠闲。 生:我明白了小虾吃饱时非常自由自在。 师:(板书:吃饱时自在)这句话谁愿意试着读一读? 生尝试读。 师:男、女同学比赛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大家边看黑板边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一自然段的? 生:首先先读课文——找中心句——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理解、体会、感受小虾的特点)——展开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出示黑板,总结学法。 (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时,我本着“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阅读原则,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中心句、重点句,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具体展开描写的。然后再展开想象,品读课文。最后出示小黑板总结学法,让学生采用这种学法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并能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质疑,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运用小黑板上的学法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先自学。 师:哪一小组先来汇报自学情况。 生:我们组解决了,第四段是围绕“小虾脾气不好”这一句话来写的。 生:我们组通过朗读句子体会到小虾受干扰时的神态十分有趣。 师:你们组把句子读一读,行吗? 生读。 师:黄老师这儿有几只小虾,我们来一起看看它受干扰时的样子。 边动缸里的小虾边让学生口头说说。(学生说说) 师:这一句话你们觉得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出小虾的凶猛。 生试读、评议。 全班齐读。 师:哪组还想汇报自学情况。 生:我们组有一个问题:从哪里看出小虾很凶猛呢? 生:我们是从“猛烈”一词中看出小虾在搏斗时勇猛直前、干劲十足啊! 生:我们是从朗读句子中感受到小虾打架时特别凶狠这一方面体会出小虾脾气不好的。 师:句子说得真完整。(师板书) 师:你们组能把相关句子读一读吗? 师:全班同学学着他们的读法试着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作者笔下的小虾如此有趣、可爱,你知道作者是怎样观察小虾的呢? 生1:作者主要是观察小虾的动作来写特点。 生2:作者主要是观察小虾的神态来写特点的。 生3:作者是通过好词好句来描写的。 师:那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你们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生读。 师:小虾那么可爱、有趣,作者喜欢小虾吗?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读第5自然段。 师:这些小虾在“我”在细心照顾下,有什么变化? 生读第6自然段。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大家庭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得真响亮。黄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许多有关小虾的资料,现在就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生分别说说自己收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这堂课学得真认真,知道了小虾的两个特点小虾的有趣、脾气不好,可我们的小朋友这么可爱,不要学习小虾脾气这么坏哦!回去,同学们再好好把这篇课文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利用板书,直接了当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小虾,进而明白写作的一点小窃门。最后,通过课前收集的小虾及有关动物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资源共享,并受到一定的启迪、教育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