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科利亚的木匣》说课设计之二

[db:作者]  2022-02-08 00:00:00  零零社区


  【说教材】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晰。描写埋木匣、挖木匣中动作词的妙用,这是语言上的特色。课文就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明白。

  【说重难点】
   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说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手锯、冰鞋”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语言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说重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说设计理念】
   要让学生读懂文本,首先教师自己读懂文本。仔细研读这篇课文,我觉得可以分3课时从三大板快去落实动作词的妙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片断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同时落实文中两处通过动作词的描述,理解科利亚当时的不同心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是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的这一思考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
  (课前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师:请同学们看看照片,看看同学,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变大了,我们在慢慢地长大,不断地变化……
  师:对!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请你们想一想,一年级时看到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一样吗?
  生:我们的学校变大了,变美了!
  师: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记形,了解义。
  〖设计理念〗
  生活小事中往往蕴藏着很深的道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展示朗读: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3、学生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木匣——()木匣——受到()
  4、学生简单谈谈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5、引导学生质疑。
  三、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1、仔细读读第2小节,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⑴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放、盖、踩、撒
  ⑵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读第2小节第2句话: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重点读好“好玩”。
  ⑶从这些动作词,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2、再读读第8小节,找出描写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⑴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⑵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可以说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也可以说科利亚很想找到木匣子,因为匣子里装着他心爱的玩具。)
  〖设计理念〗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适当地运用动作词,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10—12)小节,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道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五、细读探究,讨论排除
  1、讨论第一种可能性:
  ⑴读课文找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
  出示对话: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⑵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
  师: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2、讨论第2种可能性。
  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并出示: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数步法)
  师:肯定了“算术真有用”。可见数步法是管用的。
  3、讨论第3种可能性。
  师:那么,挖的方向有没有搞错?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老师引导:“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4、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师: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他们离家出走的句子: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4个年头。”
  老师引导: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
  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师画好线段)
  〖设计理念〗
  体现多种形式解读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数学知识,上台画线段图代表步子,帮助他们理解科利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
  六、结合生活,深化道理。
  过度:科利亚通过自己的分析,想出了办法,找到了心爱的小木匣,他是多么的高兴,我们一起读读最后1小节。
  1、联系上文,说说你理解了科利亚受到的启发吗?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可以是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目。
  3、学生小练笔。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说启示、悟道理,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和谐统一。

  【教学反思】
   1、抓动作词,悟其妙用。
    在第一板块教学过程中,同样是描写科利亚动作的词,在埋木匣与挖木匣却截然不同,埋木匣用的是4个不同的动作词,可以看出当时科利亚为了藏好他心爱的小木匣做事多么小心,多么仔细,多么认真;而在挖木匣时用的却是5个同样的“挖”字,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科利亚心有多急,多么想快一点找到他心爱的小木匣,小玩具,读起来一气呵成。这里可以告诉学生,并不是作者词语贫乏,而是在不同的情境中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运用,才能做到用词表情达意,进一步表达科利亚对小木匣的喜爱。
   2、抓准突破口,启动新思维。
    在第二大板块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对为什么找不到木匣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思考。在提示科利亚思考过程的同时,不但使学生感悟到科利亚的聪明,而且使学生思维也得以开拓,并领悟到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排除多种可能性的过程中,每排除一点,就牵动对课文相关部分的阅读感情。三种可能性全部排除,就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在归纳得出结论、论证结论可靠性的过程中再阅读感悟,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学生认识得到提高,把握了全文的整体,即新课标所说的“整体把握”。
   3、引发生活资源,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并写下来。通过说写到练,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3/2022-02-08/3793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