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示儿》一诗的内容时,有学生问:“老师,后来诗人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实现了吗?”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历史教科书上可以找到解答,但由于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诗歌,如果能就“诗”论“诗”,从“诗”中找到问题的解答,那么就可以很好地落实新大纲对于诗歌教学的要求。于是我灵机一动,告诉学生:“陆游写的《示儿》有续篇。”我把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写在了黑板上:“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入手!青山一发悉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学生自由地读了几遍诗句后,根据我的要求,又把它们抄在笔记本上。随后我用讲故事的形式解释了诗意:床头的“宝剑”虽然有出征报国的志向,可南宋王朝不任用像陆游这样的能人,中原也只能眼看着落入金人之手。青山隐隐约约,仿佛也笼罩在悲愁的气氛中,战争已经影响到整个东南地区,你的后代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学生听完我的讲解,感慨万分。在课后说感想这一环节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好现代科学知识,长大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发一分光,散一分热;有的说,我长大要当一名解放军,手握钢枪守卫祖国的边疆,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有的说,我长大了要当空军飞行员,发现敌人的飞机侵入我们的领空,我就毫不客气地击落它……
对于学生们情绪昂扬的发言,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我同时还提醒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得努力拼搏,勤奋读书。
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事后,我总结这节课成功的经验,在学习古诗时,可以巧妙地引用一些相关诗词作为补充。这样,课内的知识就和课外的知识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结构。这无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有很大的好处。这种做法同时还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向纵深处挖掘课文的内涵。这真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