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智烧敌舰》这一类的文章故事情节清晰,学生读起来很感兴趣,也很喜欢。但是,因为内容涉及到相关的科学知识,特别容易上成自然常识课。这就要求老师在教案设计时,重点落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上,通过“读、想、说”,学习作者在描写故事时所运用的方法,体会阿基米德是怎样急中生智,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在危急时刻想出最有效的方法,救百姓、国家于危难之中。
教案在设计时,我从三个角度去考虑:首先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在连年战争和希腊兵力衰弱的情况下,罗马大举进攻。只有先弄清当时的情况,才能使学生明白希腊百姓在目睹了敌人越来越近的军舰时产生的害怕、无助、悲观和绝望。这些铺垫一定要充分,才能让学生顺利完成课后的一个说话练习,想象出站在岸边的孩子、妇女和老人可能说些什么。
其次,要学生围绕“阿基米德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从文章中寻找相关的词句,读一读,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个环节的媒体设计帮助学生会更直观地了解阿基米德每一步的用意,当然,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也通过动画的演示而一目了然。
第三个问题,就是通过故事认识阿基米德这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从他的身上看到谦虚、智慧和沉着冷静的品质。
应该说,围绕着三个环节展开的教学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加上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也都考虑到故事的情节连贯,整节课的完整性比较强,学生始终都能兴趣盎然地参与阅读和讨论,教学效果不错。
但是,课后聆听了教研员章老师的指导,也意识到在讲解故事所包含的科学原理时,其实还有两个重要因素是阿基米德成功的关键。第一,希腊是一个地中海国家,在赤道附近,常年的气温都比较高;第二,故事发生的时间根据书中的文字描述应该是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所以,阿基米德的这个方法才能最终战胜罗马的进攻。
看来,老师出了对文本教材进行深入研读的同时,也必须多多了解文本后面所蕴含的内容。如果在课堂中对上述知识进行有意识地补充,学生也会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更加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