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了,备课的时候一直在反复抄写这条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课的时候,也反复在重复:“在执教的时候,我努力做到以读代讲。”语文的学习为什么要总是强调“读”呢?有不少老师曾经发出这样的质疑:“我们是在学习语文,不是在培养播音员。”
渐渐在教学中深刻领悟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了,说明里面的字都认识了,他能够读准断句,能够基本领悟文章的内容了;能够读出情感了,说明他就能够领悟到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能够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在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情感的练习中,识字、理解词语、理解句子和段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情感熏陶、美的熏陶、写作的方法等等一切都将得到训练。
支玉恒老师说过:“只要去读,所有的语文训练都在其中了。”
“以读代讲”、“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原先我知其然,能够遵循去在课堂上落实,现在我知其所以然了,就要更好地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读、再读、再读……
学习第二课《金色的草地》,原先预设是这样的:这篇文章不难理解,重在感受兄弟俩的快乐和草地的迷人;再加上学生在课前已经按照要求预习课文,那么,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检查初读、指导朗读,应该是很能完成的。
课堂上却有了变化。
首先,学习本册语文之前,布置了前两个单元课文的预习要求: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自主识字,能够会写本课生字词。但是,这预习的要求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自觉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就这样去做的。所以,在《金色的草地》一课初读的时候,请了四个班里读书最少的孩子来接读课文,他们就出现了漏字、读断句子的现象。(虽然这样,但是这几个孩子相比他们从前的读书进步了很大呢!)
其次,课堂上孩子不能做到静心读书。初读完课文之后,问:"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呀,请你默默读课文。"有的孩子左顾右盼、有的孩子读一会书就抬头看看我、有的孩子眼睛盯着课本,半天没有动一下,但是桌子底下的双腿却在不断摇晃。
以学定教。根据孩子的学习状况,改变了预设,一步步带领孩子走进每一段,去触摸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
第一段:师: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你看到什么了?
生:这片草地变成金色的了。(他注意到了文字的描述)。
师:我们走到这片草地边,把你看到的读出来--
生:(读文)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
师:你看到的草地才这么一点点,太小了,不美。
生: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强调了"一大片")
师:再大些
生:(再读)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渐渐带领学生透过文字走近这片草地,进而深入了解这片草地,感受作者的快乐。)
第二段: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伸出你的小手,你摸到了吗?小草有的很柔软,真舒服;你闻到什么了?(学生吸了吸鼻子)青草的味道,野花的味道,哇,在上面打个滚,真舒服!睁开眼睛,我和弟弟在这片草地上做什么了?
(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生:他们互相吹蒲公英玩呢!
师:还记得《植物妈妈有办法》?风儿轻轻一吹,小蒲公英就--
生:乘着降落伞纷纷出发。
师:多好玩呀,小哥俩看到这样的情景--
生:很开心。
生:很兴奋。
师:你看到这样的情景--
生:很开心。
师:把你感受到的这些读出来。
(一生读第二段,有些进入文中描写的情景,但是还不够深入)
师:你离这兄弟两个还远些,谁再走近些?
(不少孩子举手,指名一生读。师根据学生的读,随时指导。)
师:这片草地,给小哥俩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如果你来到这片草地,你会做些什么?
(因为在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描写的草地的魅力,这里,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展开联想,自然是开心至极,奇思妙想不断)
生:我会到草丛中捉一只小虫来玩。
生:我会走进草地,那里肯定有不少的蚂蚱。
生:我会采摘几片叶子做标本。
生:我会摘几朵花,好好看看。
....... ,,,,,,,
师:要是我呀,我会躺在里面,看着天空的白云,做个梦。瞧瞧,大人的想法总和你们孩子不一样。老师真懒呀!(学生都开心地笑着)孩子们,看得出来,这片草地给小哥俩带来了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在这片草地上,我还做什么了?
第三段:
(不少学生眼睛一扫课本,冲口而出:"去钓鱼了!"有的孩子则望着我做冥思状。看看,孩子们还是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师:看书呀,答案不在我的脸上。仔细看看,是去钓鱼吗?
(孩子们开始读书,并很快举手)
生:他观察蒲公英,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了!
(这个孩子总结得多好!)
师:他用心读书了,并且用一句话就概括出来。而且这里,有个词语他用的很好!
生:观察
师:对呀,正因为小作者善于观察,所以才发现了大自然的这个秘密。
(请一学生起来读文,并随时指导学生感受小作者的惊奇、发现秘密后的兴奋)
第四段:
师:孩子们,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
生:这是一片可爱的草地。
生:神奇的草地。
(不错,说出自己的感受了!)
生:快乐的草地。
生:美丽的草地。
生:迷人的草地。
生:有趣的草地。
(我将学生的感受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师:小作者的也感受到这些了!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
师:哎,我注意到了这句话:"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们小孩子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蒲公英是我的朋友呀,我们睡觉的时候它也睡觉,我们起床的时候它也起床。
师:瞧瞧,他把自己最喜欢的蒲公英当成什么来写了?
生:人--
师:对呀。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几个孩子开始谈起自己喜欢的,或者是自己养的小乌龟,或者是小狗、或者是一个玩具)
师:看出来了,你们把它当成你最要好的朋友,所以它也有生命了。你用心观察,你的生活中会有很多这样的快乐,你会变成一个快乐天使!
在这课中,读、读、读,在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中,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大部分孩子领悟到了文章的情感,也能读出来了。
语文的魅力,就是在这有滋有味的读中感受到的,
语文的快乐,就是在这和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的。
语文的能力,就是在这一遍遍的读中得到训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