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预设】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浅显,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困难不大,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学习作者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教学时,注意围绕“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一训练重点,从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谁能背背这个自然段?
2、出示满墙遍是爬山虎的图片。欣赏这一墙的样子,宛如欣赏一片绿绿的湖,或者是一片绿绿的海。风吹来,那绿波荡漾着,人的心也随之欢畅起来。那叶子真(美)!
3、齐背第二自然段。
4、爬山虎的叶子能在整面墙上展示它的美丽,是谁的功劳?对!是爬山虎的脚!(板书:脚)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功臣吧!大声齐读课题。
二、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
2、汇报交流。
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插图,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出示文中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笔下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
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板书:独特)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a::如果我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二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
c:想看到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
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动词:触、变成、巴住、拉、贴)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齐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
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虎,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师这里有到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
▲: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三、联系生活,感悟方法。
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四、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课后反思】
怎样在课堂上努力实现“半小时课堂”理念?
1、以背诵的学习方式落实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课始,复习并检查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爬山虎的叶子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进一步的了解的爬山虎的脚的学习兴趣。然后学习重点段爬山虎的脚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也是采取先背诵再理解文本的内容,因为对语言文字理解,阅读教学要学生读通读熟,这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本环节在此基础上,充分用好插图资源,通过看图、说图、画图等方式,图文照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爬山虎的美及“爬”的过程。合上书用书上句子描述插图意思,这是比较巧妙的背诵指导,有效地在课内落实了课后练习中的背诵要求。
2、布置与课时内容相符合的课堂练习。显性的课堂练习是:对课文第五自然的理解。采取的学习方式是根据练习题自学自悟。如:出示作业练习:爬山虎的脚两个变化过程:没有触墙(脚变枯萎);触着墙的时候(脚变灰色)。进一步理解爬山虎的脚特点——牢固。我感触:课堂上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明确学习方向,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学习方法充分考虑教材特点,并尽量考虑整组教学的学习目标。本单元学习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能力。难点是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观察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因此,在教案设计时,我的第二课时重点不是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如何爬的问题上,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作者观察爬山虎的角度去思考作者的观察方法。这一目标的定位要从我自己解读文本来讲,我在读爬上虎的脚的样子和一脚一脚向上爬有关段落的时候,我发现读了很多遍,很难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情景。但在我熟读后再到实地去观察,很快我就明白了课文写的和我看到的是吻合的。很多老师可能会说,可以课前带学生先观察爬山虎再学习这篇课文,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会轻松很多。但是,我想,教会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很简单,要想达成单元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身边的事物?我必须先从了解课文,从课堂上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还要学会关注作者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比如:课堂上,我主要采用图片的演示,没采用画一画这种更为直观的教学手段,因为我想留给学生既清晰又模糊的概念。清晰的是借助图片演示理解课文内容了。所谓“模糊”是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的呢?我想留给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因此,引导学生到实地观察爬山虎的脚留到课后。结果,课后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很浓,很多孩子学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知道如何去观察,观察的时候孩子们还会说出书中已经学会背诵的句子。因此,确立课时的重难点和采取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是决定课堂成败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