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流程:
教师:现在同学们都是小鲁迅。自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是那是一件件什么事情是你难以忘怀?
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教师:看那位小同学更像小鲁迅,可以把第三自然段读得最流利、最有感情。
指名读课文。
教师:同学们,假如你们都是小记者,你们听了他读书后,想一想该提些什么问题?小鲁迅,你也思考思考,大家会给你提些什么问题呢?
(我在这儿设计了答记者问的形式,学生感到很新颖,于是学生就可以投入到学习之中,便于学生“身入”)
学生甲:鲁迅同学,我想问一下:你是一个用心学习的好同学,成绩也很优秀,可是为什么你上学经常迟到呢?
小鲁迅:我也不想迟到,可是,我的父亲有病。我没有办法呀。
学生乙:你的父亲有病与你上学迟到有什么关系?
小鲁迅:我要给我的父亲去买药。同时,我家里很穷,我还要把家里的物品拿到当铺去换钱。然后再到药铺去拿药。
(小记者的这两个问题,联系很密切,把这两个问题连起来,恰巧可以解决本文的一个重点)
教师:看来鲁迅上学迟到是有原因的。并且他把家务事做得很好,主动承担了家里的事情,值得同学们学习。
学生丙:你是有原因的,是可以理解的。你当时感到委屈吗?
小鲁迅:有一些委屈。
学生丙:可是,你怎么不告诉寿镜吾老先生呢?他就不不会批评你了?
小鲁迅:我虽然感到委屈,可是我还是认为自己有错,上学就不应该迟到。我当时在心里想:我以后上学要早到,永远不再迟到。
(在这个过程中,小记者能够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品质。)
总赏析:
1.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学生分别扮演小记者和小作者的形式,开了一场“记者招待会”,这样可以让全体学生“身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这样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是理解文章中心的一种好形式,这部分的第二个问题就说明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