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的过程。但以往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形成、发现知识的过程被忽视,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机会,缺乏自我学习的时间,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主动性较差。而杜老师执教的《海滨小城》一课,改变了这种情况,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了自主、自悟、自得的风格,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下面,我就以这一课谈谈自己的两点看法:
一、以读为主,读有所悟
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以讲为主,以问答为主要形式,学生被动读书、思考、阅读能力发展缓慢。针对这种弊端,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杜老师对这一教学原则有全面的理解。在《海滨小城》第二课时教学中,她用大约一半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书,真正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讲。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形成“自能读书”的习惯的。同时,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学生如能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这种写景文章的一些方法,将来在写作时就不会感到吃力,而且多次的朗读也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也能学习作者谴词造句的能力,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自然读书,不待老师讲。”杜老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变串讲串问为学生主动学习,变教师越俎代庖为学生讨论自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在讲读第二部分时,她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采用大家共同总结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们探求新知的欲望十分强烈,兴趣十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而且实事求是地选择了学习内容,避免了“逐句讲解”“一问到底”的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由于教学重点突出,腾出了比较多的时间训练学生朗读课文。在“美读”中,学生切实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