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指名学生板书课题后)师:“古井”,“井”就可以了,为什么还加一个“古”字?
生:因为这是一口古代的井,不加“古”不知道。
师:古代的井?秦始皇喝过它的水?
生:不知道……不一定。(笑声)
师:我要说这口井是一百年前的井,行吗?
生:可以。
师:那一百年还算古代吗?
生:一百年应该……不应该算古代,不够太古。(笑声)
师:这样说,把“古井”解释为“古代的井”就有点不太合适了吧?怎样解释?
生:我觉得应该说是一口古老的井。
师:你为什么在发言中要加上“我觉得”三个字?
生:因为我没把握。(众笑)
师:很会说话,给自己留了余地,也显得谦虚。不过,你讲得很对,“古老”的井,怎么理解都可以。说它是一百前的,也算很古老了;说他是秦始皇时代的,也没错。你说得很对,古老的井。
点评:
所以要把这样简单短小的教例选入,是因为它显示了:
一、方法灵巧,在对答中,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缺陷,而且能立即想出相应的对策予以纠正;也善于抓住正确的理解,轻巧而又及时地作评价激励。
二、教师语言机巧,既纠正了学生的错误,也不伤害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积极性。
三、教师对近义词词义的把握十分准确,而且能用简单明快的语言,把这种把握转化为学生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