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与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与难点:
1.理解安利柯和克莱谛从争吵到和好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2.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与同学有过争吵吗?为了什么事而争吵?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指明学生回答)今天也发生了一件争吵事件,我们一起去看看。
2.幻灯出示:我和克莱谛争吵的图片
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想知道些什么?(谁和谁在争吵?他们为了什么事而争吵呢?最后结果怎样呢?)
3.师过渡: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来处理这些事件,今天你们也帮老师调查一下这件争吵事件,行吗?
4.揭题:18争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吵架
2.问: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板书:我克莱谛)
最后结果怎么样?(他们和好了。)
3.师过渡:他们是为了什么事而争吵呢?大家一起帮老师来调查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吧。
三、学习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1、出示幻灯(调查表):
要求:仔细阅读课文1—4自然段,以小组为合作团体,快速完成表格。
调查时间: 调查人:
调查人物
争吵的原因
争吵中人物的表现(关键词)
你的看法
2、反馈交流(选两份)
3.分析重点句子:
出示幻灯: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你!”
师: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4.指导多种形式朗读:读出克莱谛的生气与宽容。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他们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深刻,那么他们争吵过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板书:和好如初)
四、探究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主问题:那又是什么使他们和好了呢?请同学们继续调查这次争吵事件。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要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出示幻灯:
自主合作研究:我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克莱谛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我和克莱谛的表现。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幻灯出示重点句:
(1)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2)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3)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4)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
(5)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我和克莱谛分别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时,心里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克莱谛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6)“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微笑”“温和”两词看出克莱谛宽容,友好待人)
……
(从中进行朗读训练,并做到适时的评价)
4、出示调查表。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是什么使他们和好了呢?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五、圆满结局,感情升华
1.过渡:当我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是怎样的态度呢?
2.出示幻灯: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学生讨论:父亲的话时什么意思?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为什么?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问: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待人。)
3.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
六、总结全文
幻灯出示:
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板书: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如果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
七、拓展练习
幻灯出示:
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有那些团结友爱的事,想好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再选择一件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吵架
我 克莱谛
和好
相互宽容
团结友爱
相关链接:《争吵》评课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