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8* 将心比心 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互联网  2020-03-02 00:00:00  互联网

<?XML:NAMESPACE PREFIX = FCK /> <style>DIV.MyFav_1273048025163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73048025163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73048025163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73048025163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style>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

 

其一:“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来的尾随者,于是她一直等后来者跟上才松手,然后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会这样做。这就说明,人人都希望能获得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境界。

 

其二:“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同样,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文中的那位母亲正是这样想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以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

 

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力。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教学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宜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或主动向老师询问。

 

2.初读时,要求理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同桌之间相互口述,再让几个学生在班上复述。

 

3.再读时,拟采用移情体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要是你是那位阿姨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被扎针的母亲,你会这样做吗?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然后针对上述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在相互交流中,再反复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加深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语言的本身。如语言中“人称”的指代要明白,层次要分清,交代要清楚等。在理解的基础上,可提供一些情景进行迁移训练。如公共汽车上一位红领巾让座,一位老人在种树,让学生展开想象,模仿课文的语言描写,写几句人物的对话。

 

4.文中的最后一段可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记诵,然后说说对“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理解。

 

5.课后,可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0-03-02/1863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