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学案之──细读
一、学习目标: 目标二、目标三(整合思路:精读重理解与掌握──略读重掌握与运用──交流重巩固与提升
二、时间安排:
三、导学表:(开始布置小组知识树B面)──学生用自学图初步自学时完成的作业
四、助学稿(完善小组知识树B面)──学生用助学稿进一步自学时完成的作业
【1】、我运用助学图进行学习,深有体会和感触。我能正确填空,正确选择。
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中讲到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而造成得水土流失的恶性循环:人口迅速增长→开垦( )→植被( )→水土( )→肥力( )→农作物( )→开垦( )……
2、《自然之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不要去关心大自然的事情,否则会好心办坏事。
②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③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3、《蝙蝠和雷达》一文中,为了弄清蝙蝠能再夜间飞行的原因,科学家做了____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飞行的靠的( ): ①眼睛 ②耳朵 ③嘴 ④鼻子
【2】我学了课文,了解到人类要观察认识大自然的特点,进行不懈究,就能创造发明。(根据自己的准备活动,按照句式写下去)。
(1)我知道,人们从……得到了启示,发明了……用它来……
我知道,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用它来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
(2)我知道……的发明是从……得到的启示;
我从课外书上知道用来检测宇宙飞船舱内气体的成分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的发明,是从令人讨厌的苍蝇身上得到的启示;
……
(3)我认真观察了,觉得还可以从……身上得到启示,来发明……用它来……
……
【3】我认真读了《蝙蝠和雷达》,我能完成练习。(有法可用──1巧妙安排材料,使用语言,把道理说清楚)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蝙蝠飞行时,嘴里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__,为了使人容易理解,文中把__________比成了“向前推进的波浪”。
★探究1:“比喻”形象生动,能把道理说懂说好!“设问”不但能引起注意,而且能使上下意思连贯。
(1)几年后,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为了说明“打扫”森林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2)“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这句话在文中起( )作用。
(3)“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这句话在文中起( )作用。
练笔1: 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一次发现,文中用上生动形象的比喻,段落之间也用上恰当的设问,使上下文意思连贯!
2、我能用“﹏”在上文中画出叙述“蝙蝠探路的办法”的有关语句。
★探究2:我能画出雷达工作的原理图。
3、根据科学家的试验填空:
试验顺序 |
试验方法 |
试验结果(发现的问题) |
试验结论 |
发明创造 |
第一次 |
把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有碰着。 |
|
|
第二次 |
|
|
第三次 |
|
|
拓展1: “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科学家三次试验发现的!作者还使用了其他方法对大自然现象进行探究──接着写下去:
通过“为挽救一只幼龟,致使众龟遭受伤害“这一具体事例,说明如果不按自认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通过“68倍、16亿吨、4亿吨、3米~4米、10米以上“这些翔实的数据,说明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
……
练笔2:在综合性学习中,我观察了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特点,我知道科学实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明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有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经过反复的科学实验完成的!写一写自己完成的或想要进行的小发明小创造!
【4】 阅读《自然之道》完成各题。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1、“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一句中“自然之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短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鱼贯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愚不可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
4、他们“蠢”在哪里? (缺乏对太平洋绿龟习性的了解,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所做事情违反了自然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课文时如何说明“蠢”的?仿照(1)在文中找,你能发现一种把道理说懂的方法!
(1)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不能见死不救” 前后
“天哪!”(震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悔悟)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 对比
(2)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只嘲鸫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2:文章中恰当地运用对比,能使人对事物的本质产生深刻的印象!我能举出课内外的例子进行说明。《打扫森林》……
练笔3:为了保护岛上的幼龟,避免悲剧再发生,请你给岛上的游客写一份“旅游须知”!
★探究4: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
练笔4:写一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大自然的启示”“我的发现”“综合性学习过程”“ 活动心得”等,行文中用上对比的方法,事情或道理说得更清楚,更容易让人懂!
【5】完善自己的“学识树”
3D学案之──单元整合学案使用说明
1、目标与学案──完成了两个学案的学习任务,单元目标就自然达到了。
“3D”学案之──初读:为落实目标一而设计
“3D”学案之──细读:落实目标二而设计
综合性学习内容穿插在两个学案的学习过程中。
2、目标与学识树──学识树是落实了单元目标后的总结与反馈
3、学案的使用方法──采用“三环“教学流程完成学案
(1)教师使用“3D”学案策略:
第一环节:学生探究,教师指导
根据“导学表”教会学生初读阶段和细读阶段的自学方法,并指导学生自学后,在评价机制激励下按照标准进行自评;
在自学基础上用“助学稿”进行合作学习,以查漏补缺,在评价机制激励下进行他评,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第二环节:学生展示,教师引导
本着“学什么,展示什么”的原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学生在交流中知识从“懂得”达到“运用”,能力在碰撞中提高。
第三环节:学生发展,教师辅导
交流展示结束后,教师使用“促学稿”,促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发展,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辅导,促使其达标。
(2)学生使用3D学案策略──“3D”学案是无声的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自主学习的天地。
学生学会了自学方法,养成了自学习惯,就可以根据“3D”学案自己按排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
首先按照流程与标准,完成第一环节的自学,紧接着自然开始进行交流展示的准备──相应目标把学习的收获呈现在学识树上,并选择相应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交流展示的准备;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始第二环节中不同范围内的交流展示;
最后完成第三环节的促学稿。
以上三个环节结束后,就达到了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