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横看成林侧成峰——《鞋匠的儿子》文本解读

[db:作者]  2022-02-08 00:00:00  互联网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看山的体验,其实,解读文本何尝又不是这样呢?你站的角度不同,就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下面我以苏教版小语第十一册《鞋匠的儿子》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站在作者的角度——读懂文本
  说到读懂课文,很多教师会不屑一顾——小学里的课文,我怎能读不懂?这里强调的读懂,不仅要知道文本写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的,更重要的是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站得角度要高,看得视野要宽,懂得程度要深。我们可以以“我是作者”的心态走进文本,了解写作的背景、写作的意图、写作的目的,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等等。《鞋匠的儿子》课文描写了两度当选美国总统的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一些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参议员们的羞辱,林肯凭着自己的智慧,随即以真诚地话语化“嘲笑声”为“赞叹的掌声”,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化解了与参议员之间的矛盾,充分显示了他的王者风范和人格魅力。仅仅读到这个层面还不够,我有阅读了有关资料,上网收集有关林肯的事迹,了解林肯的一生,了解林肯为美国社会向前发展所作的贡献。这样林肯的形象,尤其是人格魅力在我的心中越发饱满,越发高大。回头又反复读课文,读懂了课文最大的矛盾冲突就是鞋匠的儿子怎么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的;还读懂了课文的一条明显的线索,那就是参议员们对待林肯的感情变化:从林肯当上总统的那一刻的“尴尬”;到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讲时因为“羞辱”他而“大笑”,开怀不已;从林肯第一段演讲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到林肯演讲后参议院“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有了这些资料作支撑,我再来阅读文本,会使教材的内容在丰富背景的衬托下获得全新的视野和正确的解读。
  二、站在读者的角度——领悟文本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作为教师,更应该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亲近文本,让文本中的语言来温暖自己,让文本中流动的情感来打动自己。我平时总是通过反复阅读、思考、联想体会文本中的意义和情感,找准文章的动情点,与文本产生共鸣,尤其要抓住细节描写,就算是一个标点、一个字,都要反复揣摩、体会。《鞋匠的儿子》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中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子那样做得那么好。”你觉得这短话中最有分量的是哪一句?最让参议员们笑不出来的是哪一句?通过分析、感悟,明白这三个“永远”意味深长,层层递进,道出了林肯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在林肯的眼中,父亲是他情感的寄托,是他骄傲的资本,是他做人的表率,是他做事的榜样。这普普通通的话语却耐人寻味,每一字每一句都重重地敲击在参议员们的心上,正是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正是文章感人的原因。
  三、站在学生角度——质疑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精神世界相对链接,否则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来阅读文本,要重点研究一篇课文在孩子的眼中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哪些是他们感到困惑的?那些有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但又必须学习讨论的?以“我是学生的心态”质疑文本。《鞋匠的儿子》课文中描写的故事、人物与学生的实际相距较远,六年级学生对林肯的理解还停留在空洞的感受上。尽管课文篇幅不长但真正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课前做好认真、细致的预习,大量收集林肯的资料;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那一刻”“整个”“都”学生基本只能体会到林肯当选总统对所有参议员产生的震动,其实这些描写为下文写参议员们想方设法得嘲讽林肯做了很好的铺垫。学习这一段时还要着重理解“尴尬”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如果你是那位参议员,会如何对待林肯,从学生不同的语气中读懂参议员的蔑视、羞辱、挑衅、嘲笑……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的?第二段话中的“做鞋子的艺术”,在教学中学生对“做鞋子的艺术”指的是什么?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备课时尽量多预设学生所产生的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才会有针对性的引领。
  四、站在教师的角度——巧设文本
  我最终是以教师的身份来组织教学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语言,把文本意义贴切地、亲和地、有魅力地传递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就是教师通过一条最佳路径走进文本,把学生的思路、情感、智慧打开,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鞋匠的儿子》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样的路径:第一步,老师从介绍林肯切入:“谁给大家介绍一下林肯。”第二步,老师挑起矛盾,激起学生思维,“林肯是鞋匠的儿子,又是最有作为的总统,你一定会产生疑问。”第三步,老师从关键词语深入:出示“尴尬、羞辱、赞叹”三个词语,谁来读一读,你会发现什么?第四步,老师突出重点,出示林肯的一番演讲,启发学生:“你觉得这短话中哪句最有分量?最让参议员笑不出来的是哪一句?”“你关注了哪个词?”“此刻你流泪了吗?”针对了第二段话中的“做鞋子的艺术”,我问学生“做鞋子的艺术”指的是什么?有名学生并未思考,一下子站起来说会修鞋子了。我说,联系上文来看,有这层意思。但我又提醒他们这里用的是“艺术”而不是“技术”。学生再读课文,我稍加点拨。学生明白这里并不仅仅是指做鞋子的技术,而且还指为人服务的思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思想;人人平等的思想(在鞋子的面前,人与人都是一样的);勤劳的工作态度等等。第五步,结合课前让学生搜集南北战争、林肯的演讲等,开展以“我眼中的林肯”为题进行演讲)。在交流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想象、朗读、练笔”在文本间涵泳、体悟,尤其让学生体会对比的用法,参议员对林肯前后态度的对比;林肯与参议员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林肯的人格魅力。
  五、站在编者的角度——运用文本
  本单元主题是“名人风采”,这是一组写中外名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树立形象,本篇文章就是以语言为桥梁,所以解读本文,我们就是要探索文中人物的语言,读出言外之意,在品词析句中去体情悟道。当然,要了解一个人,认识一个人,不是靠一篇文章就够了。教者在教学之前,要在充分地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搜集相关资料并做出精当筛选,合理组织材料,适度地拓展,这样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才能当好引导者,让学生在被林肯人格魅力打动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课外阅读,从而丰富对人物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内涵。在一次讲座中聆听了苏教版主编朱家珑先生的讲话,才真正知道编者的意图:记得2000年台湾大选,陈水扁上台,两岸关系紧张,前景更加模糊,海内外呼吁反分裂。温家宝总理在美国机场发表的讲话中曾提到“……林肯总统就是用武力实现了祖国统一……”当时,就是在这种形式下才编排了本篇文章。语文,除了工具性还有人文性。语文,也代表着国家意志。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要对学生进行国家统一的人文教育。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们从作者、编者、读者、教者、学者的视角领略文本的无限风光,使教学达到水乳交融的美妙境界!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08/3364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