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特别是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等词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能从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方式中,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脊、莞、锦、姹、嫣、暇”6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积累课文中描写花美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词语的意思,有感情朗读并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记得那棵大树是谁吗?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天性宇宙真切奇丽奇特脊梁”指名读,正音。
出示词语:“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家家户户耐人寻味”
(1)正音“莞尔一笑”,多音字“莞”(guǎn),理解词义,表演读。
(2)“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了解这是一个八字成语。山阴道就在绍兴城的西南郊外。
出示资料: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3)指导书写六个字,特别提醒“脊梁”的“脊”字的写法。
3、读了课文,德国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三、再读课文,品味美景
是呀,自己种花、养花却是为了给别人看,多么令人惊奇。其实作者早年在德国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当四五十年后,作者再次踏上这个国家时,眼前的一幕幕又再次映入作者的眼帘,于是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一)留学时,景色奇丽
1、师: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情民俗让作者发出如此由衷的赞叹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景色奇丽的语句。
2、重点学习的语句
◆句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指名读。
②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花儿美?(花团锦簇)
读到“花团锦簇”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
想看一看“花团锦簇”的样子吗?(链接图片)
③那么,“姹紫嫣红”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生描述“姹紫嫣红”的景象)
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多美的景色啊!(链接图片)
这画面你还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
④用朗读来展现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景。
指导感情朗读:来,通过你的朗读把花“如此之美”这种感受带给大家。(学生感情朗读)
⑤创设情境,师生合作读一读这句话。
◆句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引:家家户户都在窗口养着花,这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①指名读。
②季羡林爷爷写“如入山阴道上”,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③指名学生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④播放德国风景画,感受奇丽的景象。
⑤如果你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或者你就是德国当地的居民,置身于花的海洋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模拟不同身份的游人看到这种美景的的感受
⑥让我们再次美美地读读这段文字。
3、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小结升华
4、指导背一背描写景色的句段。
(二)重返时,美丽依旧
过渡:35年过去了,季羡林爷爷再回德国时,德国的街头是否风景依旧?美丽依旧呢?默读课文,找出理由来。
出示:我走在街头,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1)指名读
(2)抓住“又”体会美丽的景象依然不变。反复练读。
(3)再读。
(4)看屏幕,练习:(出示)
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
离别德国35年后,当他重返德国的时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
“多么奇丽的景色!”难怪,35年过去了,当季羡林爷爷再次返回德国的时候,他的最大感受是——“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四、小结
是呀,同学们,当我们置身于此地时,会由衷地喜欢上这里的花。花是美的,其实宇宙间美的东西还有许多,只有人们去发现,欣赏它,才会体现它的真正的价值。那么德国美丽的花海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美的东西呢?下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德国去发现、感受和探讨吧!
五、作业:
★把课文中画出的四字词语抄写两遍。
★★把课文中描写德国街头奇丽景象的句子能背出来的默写下来,不能默写的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美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德国奇特的民族风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品味奇特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1、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花的“脊梁”是哪?
2)师引导:出示,从三个“都”,你体会到什么?是的,德国人都不约而同地做同样的一件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请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3)创设情境朗读。
过渡:德国人人爱花,却都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
2、出示: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1)师:联系上下文,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2)情境朗读,读出肯定、快乐、平常的语气。
3、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师:这种境界指什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里的“人人为我”是指——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为人人”又是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师: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
请根据你的理解填上最恰当的关联词。
出示:(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师:这不但指是养花,更是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为人处世的态度,所以说这是一种“境界”。
4)联系实际:读到这,你想到哪些语句?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5)小结:德国的风景真奇丽,德国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让我们带着欣赏和赞美的心情夸一夸德国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二、前后呼应,再感“美丽”
1、师:正是因为所有德国人拥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才创造了一幅奇丽的景色,一个奇特的民族,一个和谐的家园。这一切都让作者魂牵梦绕,终生难忘。四五十年后,当作者再度踏上德国这片深爱着的土地时,他又发现了什么呢?
2、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美丽并没有改变”,在这里指什么?
3、出示:写话练习
四五十年过去了
美丽
依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接我们的主人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街的窗子前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境界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永远记住德国
多么____________
多么____________
4、师:正所谓“桃花依旧,人面全非”,随着时光的流逝,世界无时不在发生变化,但德国——美丽的花没变,奇丽的景色没变,习惯没变,爱花之心没变:也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没变。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作者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男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全班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解梦,课堂小结
1、师:美的风景,美的心灵,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让人永远追寻!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一起来读。(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猜一猜,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
2、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四、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阅读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如:《留德十年》《清华园日记》《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美丽
奇特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