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问题的点滴反思

[db:作者]  2022-02-11 00:00:00  零零社区


  例2:
  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泉城》第一自然段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讲了这小节的主要内容,然后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老师也想读一读这小节,你们给我这个机会吗?”学生们听了当然很乐意,教师便抑扬顿挫地读了起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泉城之中。读完,教师问:“老师读得怎样?”学生纷纷答道“很好”、“很有感情”……“那你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这小节,好不好?”学生当然很乐意,便纷纷学着老师的样子,也读着这小节。结果学生的朗读以教师的的朗读为参照,读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显示不出自己的特色。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感,往往采用范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泉城》的第一自然段中“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好象…;有的…好象…”一连用了三个“有的…好象…”的句式构成排比句突出了济南泉水的形态各异、声音有别,文字描写绘声绘色,读来恍若身临其境,是一段很好的训练学生语感能力的材料。但相同的内容的经过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处理,其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上面这位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在我们日常课堂教学中并不少见。把它作为示例,并不是说教师的出发点有何不妥,而是笔者认为教师如果转换一下教学观念,可能会有另一种教学效果。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语言文字,是他们以后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工具。教师如果不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相关的文字达到初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品读感悟,又如何谈得上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学生在听教师的范读过程中虽欣赏了一次极好的朗读,却失去了一次语感实践的大好机会。而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受到教师朗读的影响之后,总认为教师是对的,于是自己的朗读也效仿教师的朗读,因而读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可言,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再来看另一位教师的教学: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说一说读出了什么;接着在初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自己心中对泉城的感情;然后进行品读,把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或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最后让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像什么呢?文本是教学之本,语文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进行品读、体味和热爱。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读,才能“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这位教师以学生今后的发展需要为凭借锻炼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是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11/4832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