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把美播种在孩子的心田

[db:作者]  2022-02-11 00:00:00  零零社区


  教材解读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充分体现了苏教版教材选文精美这一显著特点。虽然苏教版教材到高年级段才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在中年级段已开始逐步铺垫、渗透,像第三单元四篇课文构成的一组文章,虽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个归类非常明显的主题单元,但它也有了主题单元的一些特征:一是文体大致相同,可以说都是散文;二是描述的内容或是自然美景,或是美好的事物事情;三是表达的方法都是写景状物、借物抒情。因此,要教好这一单元,我们的老师首先要很好地研读这一组文章。
  首先,要明确这一单元编排的意图和作用。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老师具备整体把握每一个文本、每一个单元、每一册教材的能力。只有当我们的老师首先弄明白了这一篇课文在这一个单元、这一个单元在这一册教材中所起的作用,我们的老师在备课、上课、辅导时才能有所侧重,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好每一个文本的重点、难点问题,花少量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东西,从而达到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纵观小学十二册教材,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单元的文章有其显著的作用。这是中年级段的一个单元,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就这一组文章的内容和文体来说,可以说都是写景的散文,早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就开始接触这一类文章了,如:《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等,只是文章非常简单而已,在教学中也不要求学生了解文体、知道如何表达。到了二年级、三年级,这类型的文章开始逐渐丰满起来,如:二年级上学期的《夕阳真美》,二年级下学期的《月亮湾》、《鸟岛》,特别是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这三篇课文,不仅已是典型的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同时也初步构成了一个主题单元,这一组文章的学习,就为高年级段主题单元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陈,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这类文章提供了直接的经验。特别是这三篇散文的表达方法,和本单元的文章在表达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学生就可以借鉴过去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好本单元的课文。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学好这一单元,其实也是为高年级段主题单元的学习,特别是为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音乐之都维也纳》,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等写景状物、借物抒情散文的深入学习,积累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其次要有主题单元教学的意识。我们的老师在备课、上课时,不能只孤立地去备、去教每一篇课文,而要把这些课文放在主题单元这个整体里去思考、去设计、去教学。这样,既能突出主题单元教学的目标要求,又能获得整体思路教学的高效率。主题单元教学,就是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认真研读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之后,既要找出这几篇课文的相似、相同之处以及内在的联系,同时还要明辨出每篇课文不同、独特之处;然后,在备课、教学时,将选文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重难点、可利用资源等进行整合,并科学、合理地分配到每一课时,从而达到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强化单元训练重点,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主题单元教学,完全不需要对每一个文本都进行一个模式的繁琐精讲。像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先要求学生回顾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三篇课文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依据以上的学习方法,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在研读比对中,找出不同于三年级学习的三篇课文的地方,师生进行互动研讨。另一种方法,就是精讲其中有代表性的某一篇课文,然后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学其余几篇课文。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串讲,学生在充分阅读了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后,提出几个核心的问题,其中有关于这几篇文章在文体、内容、表达方法、表达的情感等方面相似或相同的问题,也有每一个文本独到之处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研读、体验、感悟来习得知识和能力。
  再次,要通过这一组美文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本册教材中,编者在课文内容的选择安排上比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这一单元的一组文章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意图。本单元的四篇文章每一篇都很精美,不仅叙述的语言很美,而且描绘的意境更美。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蕴藏着的教育因素,通过一系列的言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去体验美、感受美,进而向往美、发现美、创造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还要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要让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留在孩子的心田,最终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当然,这一单元的四篇文章也有它们各自的特点,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要通过研读、比对,很好地把握每一篇文章,找出他们的独到之处,然后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通过上面的教材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单元的四篇文章无论是在内容、文体,还是在表达方法及情感上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我们要很好地领会编者的这一意图,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强化、巩固和积累。在实施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我们不妨采用这样一些教学策略:
  一是以读促讲的教学方法。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可以说都是文质兼美、形神俱备的美文。特别是《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这三篇课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都用优美的语言将奇异的景观准确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清新,语句流畅,非常适合学生朗读、诵读、背诵,从中习得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几篇课文,词句虽华美,但没有什么冷僻、深奥的东西,学生一读都能懂。因此,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时,切忌细碎、繁琐的分析讲解,而要把大量的时间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去悟。
  二是抓关键词句来理解文本。《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特别提出了“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一教学目标。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中年级段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更好地理解、把握文本。像《泉城》一文,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采用一组排比句,总写济南的泉不但多而且美;在排比句中,作者还用比喻句来描写泉水喷涌时的种种形态和声音,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指导学生抓住这些词句,通过品读,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情味。像《九寨沟》一文,应抓住“神奇”、“童话世界”这两个关键词语,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相机让学生围绕这两个词语来质疑:九寨沟究竟神奇在哪里?为什么说它像一个童话世界?“童话世界”也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人间仙境”形成首尾呼应。像《桂花雨》一文,应抓住课文最后一段中“摇花乐”这一关键词语,让学生体验、感受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所带来的快乐,进而更好地去体会、理解文中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中所表达的感情。另外,还应抓住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一新的、特殊的句式来理解,作者在短短的几个字间就连用来三个感叹号,把文中的“我”摇桂花时惊喜、兴奋、激动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全文最精彩之处,老师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再辅以观看课件、插图或者表演来体验、来感受!
  三是积累好词佳句。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每一篇都很精美,特别是文中大量形象、生动而又准确的鲜活词语和句子,非常值得学生去学习。因此,老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应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积累这些优美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篇章:1.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不仅要朗读、默读,最好能达到诵读;2.每篇课文后面“练习3”的词语,要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通过抄写、听写等手段让学生会写;3.让学生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4.“练习3”的“读读背背”中的8个词语可联系本单元课文内容,大体弄懂意思,让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并和本单元课文里相关的词语一起形成一组有关描写山水景色的词语积累;4.指导学生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段落或课文。
  四是读写迁移,学以致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读写迁移,让阅读更好地为学生的习作服务。本单元前三篇文章,都是典型的写景状物、借物抒情的散文,因此,要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掌握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写法。像《泉城》一文,作者采用总分的方法,先总写泉城的泉多、泉水美,然后具体写其中最著名的四个泉,并分别写出每一个泉的各自特点:珍珠泉“神奇”,五龙潭“泉多”,黑虎泉“水声喧腾”,趵突泉“大、清、美”。像《九寨沟》一文,作者采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在具体写九寨沟神奇,就像童话世界一般时,先写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再写生活在那里的珍禽异兽。像《田园诗情》一文,先概括介绍荷兰,再以分镜头特写的形式,具体展示荷兰的田园风光。在每一处景物描写中,作者都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并能借景、借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表达的方法,都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去领悟、去掌握,从而让学生初步学会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基本写法。
  五是做好适度的拓展延伸。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就在于能够集中一组文章,强化对同一主题内容的深入学习。在本单元学习时,可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等途径,进一步对泉城、对九寨沟、对荷兰有所了解;也可以找一些名家有关中外名胜的美文读一读;还可以组织读书汇报会、“小导游”、中外名胜图片展等实践活动,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知识,提高能力。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11/5249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