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平分生命》教材解读

[db:作者]  2022-02-14 00:00:00  零零社区


  《平分生命》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版块“人间情”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之间的一个感人故事,表现了兄妹间至真至爱的亲情。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
  一、赏读文本,领悟文本内涵
  1、细读文本,感知内容
  课文《平分生命》讲述了发生在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之间的一个感人故事。妹妹身患重病,需要输血。哥哥在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为妹妹献了血。而当得知输血并不会产生他所想象的可怕后果时,他又决定献一半血给妹妹,与妹妹平分生命。课文礼赞了哥哥的无私、真诚,讴歌了血缘亲情、人类的至真至纯的爱。
  2、透过文字,领悟内涵
  这是一篇以情节取胜的文章,没有议论,没有抒情,但一字一句地读下来,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打动。男孩为妹妹输血前的犹豫、输血时的安静、输血后的“声音颤抖”、得知输血不会丢掉生命时的兴奋,这些典型的情节展开加上对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等典型细节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无私无畏、愿为亲人奉献生命的孩子的典型形象,并为读者体会、想象、感受和品味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3、梳理文脉,遵循思路
  ①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哥哥输血前后及输血过程中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感受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
  男孩抽血时——安静微笑
  抽血后——声音颤抖、害怕死纯真的爱
  得知真相——眼放光彩输一半血给妹妹
  平分生命——爱的诺言——亲情可贵
  ②以“医生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医生从笑男孩的无知,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震撼一词在医生的心里是为小男孩的举动而惊讶,更为男孩不怕一切做出的决定而赞叹,于是医生的手心渗出汗来,是为小男孩鼓劲,握紧了男孩的手,这一切都被男孩的勇敢与善良,果敢与真诚折服。
  二、以爱为导索,体现文本价值
  本文是以爱为基调,一方面弘扬真诚、无私、纯真的爱,两一方面是理解了什么是生命的价值,什么是勇气,挖掘文本这一教学人文性教育,渗透给学生,必将受益匪浅。
  三、通读文本,明确地位作用
  人间情这个板块共有4篇课文,每一篇课文都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充满浓重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本节课通过亲情这一视角,引导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感悟其文本的真挚情感。
  四、立足文本,确定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间浓浓的深情。
  3、抓住描写小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等的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进而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与伟大,触发学生领悟、体会亲情的温暖。
  4、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在读、悟中丰富语言积累。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从描写哥哥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感受哥哥的无私、果敢、真诚。
  五、品读字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切入题目,鼓励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课题入手,直接切入主题。在揭示课题的时候,启发学生思考:谁与谁平分生命?生命为什么会平分呢?又将如何平分?学生产生了如此疑问,于是带着问题阅读,及其学生阅读的愿望。
  (二)巧妙追溯前因,理清行文思路
  “男孩为什么要抽血给妹妹呢?”这一问题作为过渡,引导学生去读懂课文的开头两节。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学习,搞清了男孩为妹妹输血主要有以下的原因:1、父母早逝,兄妹俩相依为命;2、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3、男孩没钱支付昂贵的费用;4、男孩是妹妹惟一的亲人;5、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同。通过以上原因的分析,输血的义务就自然落到了男孩的身上。这为下面理解男孩的矛盾心理作下了铺垫,同时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先前因而后果。
  (三)抓住关键词句,展示人性之美
  男孩在这种危机的时刻,如何表现的呢?紧紧抓住“男孩稍一犹豫,又认真地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郑重而又严肃,仿佛作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敢的神情。”这一反映男孩矛盾心理的句子进行探究。当医生要求抽血时,男孩先是“犹豫”“又认真地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郑重严肃做出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敢的神情”。男孩开始犹豫什么?为什么终于点了点头?这一矛盾冲突的转化,男孩做了怎样的思考?是啊,多么勇敢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孩子啊,生命只有一次,对谁都是宝贵的,更何况是个10岁的男孩子?哥哥在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为妹妹献了血,可见哥哥的勇敢。
  “抽血时,男孩十分安静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微笑是勇敢的,慷慨的,男孩不想让妹妹为自己紧张、担心,所以抽血时,男孩很安静,并微笑着,安慰邻床上的妹妹。
  “当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停止微笑”“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从这些词中此时男孩心里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就要死了。也许男孩也不怕死,妹妹是他唯一的亲人,如果他有什么意外,考虑谁会照顾他的妹妹?而这声音颤抖的一问,让医生情感发生了变化,从想笑话男孩的无知,到转念间被男孩的勇敢震撼,医生的心里是为小男孩的举动而惊讶,更为男孩不怕一切做出的决定而赞叹,于是医生的手心渗出汗来,是为小男孩鼓劲,握紧了男孩的手,这一切都被男孩的勇敢与善良,果敢与真诚折服。如果将它改换成“感动”“震惊”可以吗?这样的一个词语的对比,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医生弄明白男孩的思想后,被他面对死亡的勇敢和为妹妹不惜牺牲字节情怀所感动着。体会“一瞬间、一眨眼、一刹那”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从“一瞬间”感受小男孩决心为妹妹献出生命的迅速,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当医生告诉他不会死的,而且能活到100岁时,他喜出望外,按耐不住自己的喜悦。“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袖子,露出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男孩的动作、神态,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决心,真的要与妹妹平分生命,谁也不离开谁!不禁为男孩的无私与纯真而感动,也为哥哥对妹妹的爱为之赞叹!因为它源于人心底最无私的诺言。
  (四)有效补白,角色转换,体悟心境
  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补白,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能有效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寓意。“他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终于点了点头。”他在思考什么?“她是我唯一的妹妹,我要救她。”“我不救她,我将失去妹妹。”“我必须救她,只有我才能救她。”这样的补白让词语“思考”形象起来。“此刻兄妹地躺在床上”此时男孩在想什么?“我就要死亡了。”“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还能活多久?”这样的补白让语言润泽起来。哥哥给妹妹输完血后,他会怎样?妹妹做完手术,她会怎样?创设学生与文本情境进行补白,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文章内涵的误解,并可以发挥学生独特的创造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深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如果你是“男孩”会怎样做?这样的角色转换,让学生说说想法,与学生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可使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地拓展与升华。我想对对男孩说什么?
  (五)借助朗读训练,感受文本情感美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它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性的读、理解性的读、表达性的读。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通过朗读教学来理解男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把理解到的思想情感用朗读表达出来。她重点抓住“声音颤抖地问”该怎么读,通过反复指导训练,学生既理解了句子包含的思想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15/6141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