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A、B案)

[db:作者]  2022-02-14 00:00:00  零零社区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A 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学生自主读书)
  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二)小组交流。
  (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示插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5.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B 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题),这个试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
  注意正音:着地违背的确固执
  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
  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
  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们身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启示。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课时。
  如,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可补充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成就,确实值得人们敬仰)伽利略是怎样思考才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的?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巩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
  2.指导书写:辩(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
  3.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插图幻灯片)这就是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现场的记者?(学生自由选择)
  2.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记者,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如果你是伽利略,有可能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3.同一组中扮演相同身份的同学互相交流: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回答才更加严密。
  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推选代表进行采访,同样身份的同学可以补充)
  1.您是怎样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误的?
  我先假设他的话是正确的,但是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觉得无法解释,所以产生了怀疑,又经过反复的试验证明他确实错了。
  你能不能更简单明白地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
  (引导学生共同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您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
  因为人们过于崇拜和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但他的话的确有错误。而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盲目迷信只会阻碍科学的发展。我要通过公开试验来让人们改变观念,那就是不要盲从,要追求真正的真理。
  (教师指导:当时人们是如何信奉亚里士多德,又是如何讥讽伽利略的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胆大妄为”和“固执”)
  3.……
  4.通过采访,你对伽利略有了怎样的认识?(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等)
  受到启示,延伸课外
  1.到底实验结果怎样呢?(演示课件,范读最后一段,并出示最后一句话)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指名朗读这句话,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读出来。
  (突出“才”字,人们原来一直信奉亚里士多德,直到伽利略登上斜塔,仍在说他“胆大妄为”,直到看试验后才恍然大悟;
  突出“大”和“全”,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更何况常人。所以不要迷信任何人,应该追求的是真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课给自己的启示。
  3.现在,如果老师把课文题目改成《两个球同时着地》,你认为可以吗?请课下仔细研究,并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15/6170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