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捅了马蜂窝》教学参考

[db:作者]  2022-02-16 00:00:00  零零社区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是苏联作家瓦?切尔内绍夫写的一篇记叙文。文章以清新的格调记叙了“我”在童年时代经历过的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在“我”7岁时,爷爷和爸爸带“我”去打野鸭。“我”趁大人去找小船时,受到了村里孩子的刺激与捉弄,受虚荣心理的驱使,冒险用长竿子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得脸都变了形,闯了大祸。文章写出了纯真的童趣和孩子好奇的心理,赞扬了儿童在做了错事后,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做法。  
  〔结构分析〕
  文章按事情发生、发展与结局次序记叙的,共10个自然段,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爸爸和爷爷答应带“我”去打野鸭。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发现了马蜂窝。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写捅马蜂窝的过程。这部分写了村里的孩子出于对“我”这个外来人的排斥,进而采取了恶作剧的手法,步步紧逼地在“敢”字上做文章,伤害“我”的自尊心,最后迫使“我”这个不知道捅马蜂窝严重后果的外来人拿起了竿子,干了蠢事。这时他们捉弄“我”的目的已经达到。危险已经降临,他们又善意地提醒“我”“快逃命”,这说明村里孩子的做法虽然很过分,但他们搞的还是孩子式的恶作剧,并无恶意。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至篇末),写捅马蜂窝的结果。“我”被马蜂蜇得很重,脸都肿变形了,同时对这次行动进行反思总结。
  〔语意理解〕
  “我7岁的时候,爸爸和爷爷答应带我去打野鸭,这是我恳求了很久,他们才答应的。”
  “野鸭”,一种鸭科动物,属鸟纲。野鸭体形差异较大,通常较家鸭小。趾间有蹼,善游水。多群居在湖泊中,杂食或以植物为主食。肉可食用,羽毛可制绒,是重要的经济水禽。打野鸭要到有湖泊、河流的大自然中去,对儿童有巨大的吸引力。“恳求”,诚心而殷切地请求。打野鸭要到野外湖泊去,很艰苦,也有一定的危险,当然大人不愿带儿童去。但这一活动的冒险性与猎奇性强烈地吸引着“我”,使“我”不断“恳求”大人。“我”“恳求”“很久”,大人才答应带“我”去打野鸭。这次打野鸭的机会真是来之不易。
  “稻草房的屋檐下,露出一个黑糊糊的马蜂窝。”
  “马蜂”,是胡蜂的通称,也叫蚂蜂。大型昆虫,体细,身体呈黄或红黑色,有黑色或褐色斑点或条带,有母蜂、雄蜂及工蜂等个体,群居。夏季在屋檐下或树杈等处做巢。本句中“我”所见到的马蜂是在稻草房的屋檐下做巢。由于马蜂背部有黑色条带与斑点,且聚在一起,不断活动,加上马蜂巢是由六角房密集而成,所以,看上去是“黑糊糊”的。
  “‘谁,谁?’淡黄色头发的孩子做了个鬼脸儿,模仿我的口气说,‘你干脆就说不敢得了。还装什么?当然是你呀!除了你,还有谁?’”
  “鬼脸儿”,原意是用厚纸做成的假面具,是儿童的玩具,多按戏剧中人物的脸谱制作。后来引申为故意做出来的滑稽的面部表情。在前文,孩子们曾嘲笑说“我”没有猎枪,提出让“我”用长竿捅马蜂窝。在这里淡黄头发的孩子再用激将法刺激“我”去捅马蜂窝。他先接“我”装作没听懂的话反问,肯定地指出“让捅马蜂窝的就是你”;继而做鬼脸,使“我”情绪冲动;进而指出“我”胆小,不敢,故意装听不懂;最后更激烈地、鲜明地指出捅马蜂窝的“当然是你”“还有谁”。这个小孩对激将法的使用还真娴熟、老道。面对这种步步紧逼的伤害与揭露,“我”的自我保护的心理防线最终被突破了,冲动战胜了理智,于是干出了蠢事。
  “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得‘嗡’的一声巨响,只见无数个黑黄色的马蜂向我扑来,我本能地两眼一闭,双手抱住头,只觉得有什么东西使劲刺了我脑门一下,痛得我一屁股坐在地上———马蜂窝‘爆炸’了。”
  这段话,细致地写出马蜂炸窝的情形。这是捅马蜂窝的结果。“说时迟,那时快”,是传统说书人常用来表示时间短,速度快的词语,字面意思是“现在我说的慢,其实那时候是很快的”。“‘嗡’的一声巨响”,这是从听觉方面描绘了群蜂被激怒,瞬间骤然起飞的声音,声音本来较大,在心里胆怯的人听来声音显得格外大,所以产生“巨响”的感觉。“本能”,本意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这里引申为机体对外界刺激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反应。自我保护是一切动物的本能。“我”在大批马蜂扑来时,来不及思考、判断,就做出了双手抱头保护性动作,这是人的本能反应。马蜂受到惊扰,会立即群起反攻“敌人”,这称为“马蜂窝爆炸”,又叫“炸窝”。本句中的破折号起注释说明作用。
  “过了不大工夫,我的脑门上就肿起了一个大包。我的眼睛也看不清了。头疼得要命,还直恶心。”
  三句话写出被马蜂蜇后的生理反应:一是外观上肿大;二是自我感觉视力模糊;三是体内反应为恶心、头疼。马蜂的工蜂和雄蜂尾部都有毒刺,它们在遭到攻击时会用尾部蜇针刺入敌人的身体,释放毒液。
  〔写作特点〕
  1.全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
  作者是站在7岁孩童的角度来写本文的。文中写的事,是孩提时颇有趣味的事,而且是被马蜂蜇过这样终生难忘的事。作者开篇先从打野鸭子这样的趣事开始,但至第2段后却撇开打野鸭子而专写捅马蜂窝。写捅马蜂窝的过程写得清晰有味道。先写因好奇去看其他小孩在马蜂窝前的怪异表现;再写其他小孩激“我”;接着写“我”在不知捅马蜂窝的厉害的情况下,冒险地捅了马蜂窝;最后写被蜇后的疼痛情形。由于作者有切身体验,又如同小孩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使文章童心毕现,童趣顿生,童情洋溢。 
  2.善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心理。
  文章主体部分多为人物的语言与动作描写。作者所以选择这样的描写手法,目的是通过有个性的语言和动作,去表现人物的个性与心理。首先,这些语言动作都符合孩童的年龄特点,有儿童的个性。其次,不同心理与不同人物又有不同的语言、动作。比如,“我”开始与村里孩子对话时,怀着来打猎而自诩的心情,说的话轻松自信。后来的对话就有逃避、逞强的味道。挎皮带小孩说话短快而直率,黄头发小孩的话则有尖刻逼人的味道。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与趣味性。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所讲的道理,不要冲动,遇事要冷静,要考虑事情的危险性,不要逞强好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会书写13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教师板书“马蜂”,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马蜂”,它有什么威力?
  ②教师接着板书“窝”,那“马蜂窝”又是什么意思呢?
  ③教师继续板书“捅”,如果捅了马蜂窝会怎样呢?
  ④教师完成板书“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主人公就捅了马蜂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⑤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想法?
  ⑥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课文。
  (2)自主学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①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教师询问在朗读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③读后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个自然段写出来的?
  ④分自然段读课文。
  ⑤研究谈论: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分几部分来学习比较好理解呢?
  ⑥教师小结。
  (3)细读课文,读中感悟,理解内涵。
  ①研究第一部分,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为什么?
  ②研究第二部分。
  A.“我”在打猎途中遇到了什么事情?
  B.“我”看到了什么情景?读一读,这说明什么?再读,感受孩子们的恐惧。
  C.马蜂窝什么样呢?谁来读一读?
  ③研究第三部分。
  A.“我”和这群孩子们是怎样对话的?
  B.这群孩子对“我”是什么态度?从哪里看出来的?
  C.“我”又是什么态度?“我”的内心有怎样的变化?
  D.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E.“我”被激怒之后,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的动作的词语。
  F.“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请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那群孩子忙不迭地四下里奔逃,无数马蜂向“我”扑来,马蜂窝“爆炸”了,无数马蜂像枪弹一样,在“我”头上飞过。淡黄头发的孩子告诉“我”快逃命,不然就要被蜇死。)
  (如学生是在城市没有这种经历的孩子,可以利用一些图片、课件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学生是在农村有此经历的孩子,可引导学生谈谈生活中见到过的这样的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G.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我”本能地两眼一闭,双手抱住头,只觉得有什么东西使劲刺了“我”的脑门一下,痛得“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我”不顾一切地转身就逃,跌跌撞撞地跑进另一个院子里。)
  H.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内容,体会孩子们对“我”的刺激及“我”是如何被激怒而逞强的。
  ④研究第四部分。
  A.“我”被马蜂蜇得怎么样?
  B.此时,“我”又是怎么想的?
  C.爷爷的话含有什么样的意思?读并体会。
  D.你想对主人公说点什么呢?
  ⑤教师总结课文。
  A.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我”明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为什么还要去捅呢?
  B.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C.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能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2.积累内化。
  (1)演动作,说对话。
  选表演好的学生分别扮演逞强好胜的“我”、斜挎皮带的孩子和头发淡黄的孩子,在他们进行对话之后,评价他们的语气、动作、神态是否符合课文中所写的情境。
  (2)词语填空练习。
  这个孩子的话(  )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  )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  )去。
  无数马蜂像(  )一样,在我头上(  )。
  3.识字写字。
  (1)认读要求会认的5个字。它们分别为半包围结构(屁)和左右结构(捅、棚、橙、抄)的字。
  (2)识记字形,会写字。
  这13个会写的字中大部分是左右结构的字(捅、棚、檐、橙、捂、猎、踢、既、抄),均是左窄右宽的;“刺”是左宽右窄。另外“逛”这个字要注意把“狂”字包上,“竿”字中的“干”的第一笔要写在横中线往上一些,竖要落在竖中线上。
  4.练习。
  (1)词语替换练习。(课后“练”的习题)
  不可替换。“凑了凑”是动了一小点儿,表现了“试探”“小心”的心理。“抄”是拿起东西来要行动。“拾”“捡”均无此意。
  (2)查找资料,如果被马蜂蜇了,我们该怎么办。  

  资料
  〔马蜂〕属于螫刺昆虫中的黄蜂科,马蜂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质酸酶和一种称为抗原5的蛋白,可导致被蜇部位红肿或发炎。如马蜂来袭,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别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如不幸被马蜂蜇,应尽快就医。如距医院较远,可采取急救措施,用针或镊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伤口,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蜇伤处,中和毒性。疼痛厉害者可服用百服宁等镇痛药,并用冷水浸透毛巾或者用毛巾包冰块敷在伤处以减轻肿痛。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16/6786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