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颐和园》外的反思

[db:作者]  2022-02-16 00:00:00  互联网


  颐和园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自由读。用心去体会游人的感受。
  2、指名读。
    师:如果你能再读慢一点,游人欣赏、留恋的味道就更浓了。
  3、指名读。
    师:读得太美了。真静啊!老师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吹皱了这一湖清水。
    真悠闲啊!你一定是舒服地躺在船上欣赏这美丽的湖光山色。
    师:同学们,这里能用“划”吗?
    生:不能。这个“划”,划破了湖面的平静,划破了游人的心情。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划”字。
    生:“滑”字体现了湖面的平静,体现了游人的悠闲与留恋,“滑”字说明船是随风而动,随水而动,不是人操作的“划”。
    师:这也是随心而动。
  4、再读,读出“滑”字给我们带来的优美意境。

  反思:
  按照现在课堂流行的模式,这段上到这里就结束了。教师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恍若置身于文中描述的湖光山色之中,激起他们与作者与游人相同的感受
  ——美。在与文字产生情感共鸣的前提下,抛出相近的两个字“滑”与“划”进行比较,品悟“滑”字在文字表达上的妙处。通过品悟促使学生情感的提升,将感官上的浅层美感上升到理性的文字美感和情境美感。整个过程在文字上使学生经历了感受、感知、认知这样三个过程。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教学环节,至少存在以下不足:1、效率低。整个环节从切入、展开、收拢到点睛大约花时10分钟,占整堂课的四分之一,可最后的收获在语言文字上只是一个“滑”字,占整篇课文的四百分之一。2、增量少。学生通过学习在情感、理解的读上都表现出了增量。然而在关键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学生到底有多少收获呢?联想平常课堂上学生“情动而辞不发”的现状,我不禁怀疑:这费尽心血得来的一个“滑”字,学生能像作者一样巧妙地运用吗?如果不能,那么我这节语文课教了学生什么呢?

  墨痕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16/7409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