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孙叔敖杀两头蛇》教学设计之一

[db:作者]  2022-02-16 00:00:00  互联网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内容或对象。
   3、通过阅读,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4、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通过读文,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三、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语境中指代内容或对象是不同的。
   2、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准备
   1、老师:相应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浏览注释,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板书:孙叔敖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名字。
     书空“敖”的左边部分(注意“竖”和“撇”是两笔)
     师:有谁了解他呢?
     组织交流
     师补充: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楚国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大官。
     师:今天我读的这篇古文是讲述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2、齐读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板书课题:*30 孙叔敖杀两头蛇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组织交流
     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产生了哪些疑惑呢?
     预设一:孙叔敖为什么要杀两头蛇?
     预设二:孙叔敖是怎么杀两头蛇的?
  (二)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正确古文:
   1、指导朗读古文
     师: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大声地朗读这篇古文?
     指名朗读古文;教师进行指导
   2、重点指导古文中的停顿:
     出示:
     孙叔熬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熬/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尝试朗读;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三)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古文意思
     师:刚才我们已经读通了古文,现在请你默读古文,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自己在重要的加点字处做好学习记号,也可圈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予以指导帮助
   2、交流学习过程
     四人一组交流学习情况(重点字的理解;不懂地方的解答)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课文中几处“之、其”的不同意思
     师: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之”字,故事中出现的几次“之”的意思一样吗?
    1)“之”在文言文中常用的解释有如下几个:①往,到;②直到;③人称代词;④指示代词:这;⑤的。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读懂“之”的不同意思。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中的“之”意思是“的”;“杀而埋之”、“向者吾见之”中的“之”意思是“它”,指代那条两头蛇。)
    2)师:“其”在文言文中经常指代不同的对象,你能知道文章的“其”分别指的是谁吗?
     (“其母问其故”中两个“其”所指的对象是不同,一个“其”的意思是“他的”,指孙叔敖;第二个“其”是指“孙叔敖在哭”这件事。)
      师:古文中一些指示代词在文中具体所指的内容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来确定,读古文的时候可要特别注意。
    3、解疑课题疑问
     师:在刚开始学习时,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现在你能解答了吗?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组织交流(用古文中的原句回答)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吗?
     组织交流
  (四)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并流利讲述故事:
   1、感受孙叔敖的为人
     齐读古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组织交流
   2、讲述故事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感受到了他的善良,为他人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
     同桌尝试;组织交流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16/7426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