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简洁而灵动 巧妙而适度

[db:作者]  2022-02-16 00:00:00  互联网


  《将相和》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它是根据《史记》中的相关记载改写的历史故事,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故事环环相扣,人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明。朱煜老师执教本课时,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裁剪,教学设计充满新意,看后颇耐人寻味。
  一、大道至简,教学明快、灵动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可以用“大道至简”四个字概括。首先,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多,朱老师用三个板块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一梳理文章,练习归纳;二比较句子,感受人物;三比较原文,拓展视野。三个板块的教学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读懂课文内容,整体了解课文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感悟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并始终围绕“语言文字”,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
  很多老师教《将相和》一课,总是围绕三个故事逐一讲述,逐一分析,而朱老师这一课的教学摒弃了这些繁琐的人物分析,没有就一事、一句、一词进行琐碎而概念化的讲解,也没有在人物形象上作标签式的解读,而是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抓住人物言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你觉得廉颇是怎样的人?”“大家是怎么得出这些结论的?”让学生从扁平式的认识中走出来,从课文中寻找依据,从语言文字中找到理由,从而近距离地感受人物的特点。
  二、寻找规律,引导学生习得学法
  朱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善于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学法,让教学走进真正有意义的境地。比如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朱老师设计了“归纳小标题——针对小标题提问——梳理规律——归纳故事大意”等教学环节。首先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这三个故事的小标题,一般的教学也就此打住,以为学生都能概括课文的大意了,但朱老师没有浅尝辄止,而是让学生针对小标题提问,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板书“谁如何做结果原因”等词语,引导学生从泛泛的无意识的提问中寻找规律,最终得出归纳一个故事内容的大致方法。
  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时,朱老师启发学生依据文中的字词谈感受,他或鼓励学生“你对语言真敏感”,或直接抛出问题,或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其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此类课文的方法,即抓住关键词语,特别注意细节描写,是阅读的好方法。
  三、巧用对比,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在本课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朱老师用“对比”贯穿全课,在句子的比较中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特点。首先是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对比,学生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廉颇的“争强好胜”、“骄傲自大”,而和廉颇相比,蔺相如颇有些“胆小”。其次是蔺相如和秦王的比较,看起来有些“胆小”的蔺相如却是连死都不怕。课堂上,学生通过读书、讨论、交流、表演等方式,在句子的比较中体会人物形象,人物的特点也真正从字面上跳了出来。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朱老师安排学生运用“对比句子”的方法自己学习,找到前后对比的句子,分析描写廉颇的句子,巩固习得的体会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学生从“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些句子的对比中体会到了廉颇之前的狭隘和之后的知错就改。
  四、适度拓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最后,朱老师出示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原文,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找出“原文比课文多出了什么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了故事的生动性,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也深深地刻在学生的欣赏,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朱煜老师执教的《将相和》一课,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学习通过比较句子体会人物形象作为核心内容,教学环节简洁,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明显,不失为阅读教学的又一成功之作。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16/7437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