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
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距离很近。这句话形象地点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与珠穆朗玛峰紧紧相邻,因此,高耸的山峰和低陷的峡谷形成的反差才显得格外突出。“堪称”,“堪”是“可以、能”的意思,“堪称”是指“可以称作、可以称为”,这样的壮丽景观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应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要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并把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内容。
2?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如: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不容置疑”的含义)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还可以相机理解“千姿百态”“人迹罕至”等词语)
3?课文的语言富有特色,可以在学生粗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加以品味。如,文中的“堪称”“号称”“美誉”,是在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课文里有一些词语带有引号,如“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都表示特定的称谓,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
4?学生练习介绍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各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如,“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除了课文中写到的内容,学生也可以补充介绍各自了解的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其他情况。
5?课文中要求会认的7个生字,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识记。教学时可以安排时间稍作交流,以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认识这几个字。另外,文中的“秘鲁”读bì
lǔ,不读mì lǔ,应提醒学生注意。
6?“资料袋”中介绍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其中的文字,观察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发现和测绘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意义,感受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四、相关链接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偏北部,包括青海、西藏全部和四川、云南、甘肃、新疆四省区的部分县市。青藏高原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8?4%,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巨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一向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地区是世界上高峰最密集的地方,平均海拔达6
000米以上,拥有海拔7 000米以上的高峰50多座,其中10座山峰的海拔超过8 000米。中国、尼泊尔边境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米,是世界上的最高峰。
[2005-02-13]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