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合教学

[db:作者]  2022-02-19 00:00:00  零零社区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古诗两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其中《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独坐敬亭山》不单纯是写景的诗,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而刘禹锡的《望洞庭》,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背过,所以在本单元的内容整合中,我们只把它作为复习的材料。重点进行默写。除了课本中这三篇课文之外,我们打算增加《趵突泉》《泉城》的学习,适当补充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词。
  复习《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岳》《望天门山》《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凉州词》等古诗。

  为什么选择这些课程内容?
  本单元是以“祖国多姿多彩的千山万水”为主题组织材料,目前情况下,我们很难去进行颠覆性的教材重组,还是以教材为基本模板,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我们知道,单元主题,注重了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因素。作为使用教材的我们,可以发挥创造性,对现有教材做必要的调整。教材中的三篇课文,语言优美、是积累的好素材。但是我们的学生积累过后要学着运用,才能把学到的东西变为活动的知识,而不是装入大脑的某一个角落,成为闲置品。怎么样才能让学到的东西活动起来呢?那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运用。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我们精心选了《趵突泉》、《泉城》这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都描写了我们当地的风景名胜,且语言优美,每篇课文有400多字,非常适合学生的阅读。更重要的,这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表达特点,和教材的选文非常切合,分别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按照游览顺序的写法,多处运用了比喻句和排比句,对于学生的习作具有指导、示范的作用。
  我们选择的古诗词除了丰富学生的积累,更多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祖国多姿多彩山水的热爱,受到美的熏陶,树立审美意识。
  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学习目标:
  1.自主识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24个,正确书写35个,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危峰兀立秋雨潇潇”。积累优美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桂林山水》的第三段;《七月的天山》的二、四段;《趵突泉》的第二段,并背诵这些语段。
  3.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感受祖国山水的美。
  在读文的过程中,关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形式,了解排比句式并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4.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古诗词,初步感受祖国山水的美,初步体会诗词的语言美。
  5.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试着运用排比句表达情感。
  我们的主导思想是:尽量回到语文学习与训练的框架上来安排课程,而不是“主题先行”,一味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基于这种思考,我们确定的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积累语言,关注作者的写作顺序,认识排比句,(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试着写一处观察过的风景。
  为了落实好学习目标,我们打算这样做:

  目标如何落实?
  1.利用早上和校本课的时间,诵读选的十首古诗词。(当然,这十首古诗词比较长,一周的时间很难全部背过,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诚信做人,关于诚信的古诗较少,所以,我们统筹考虑,不必划分地那么清晰。)
  2.学生自主预习,自主识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老师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指导。
  3.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或者情感强烈的语段,初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在读文过程中,关注作者的用词和表达特点,学习习作方法。
  5.选择自己积累的词语,模仿作者的写法顺序,练习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写自己观察过的、喜欢的一处风景。

  具体做法:
  1.抓好阅读。没有反复阅读,语感就出不来,更谈不上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我们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先读,先有阅读的印象与感觉,让学生静下心来读,少安排谈论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多和文本对话。阅读除了获取信息、认识世界,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只有静下心来,学生通过阅读去思考,从而在阅读中培养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体验。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美文。反复读,把课文读好、读出美感,也就是通过阅读感受语言美和景物美。这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更确切的说,是练习朗诵的好材料,需要仔细阅读。而下一个单元的故事类课文,语言学习点很少,我们可能读一读就行了。
  2.识字、识词、写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标中对于中段的识字要求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为高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做准备。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查字典的习惯,对于生字,课本中也注了拼音,我们充分放手让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学习。而对于写字,我们利用下午课前时间集中进行,重点指导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让学生静下心来规范书写。
  3.积累语言。本单元除了四字词语多,优美的语段也是比比皆是。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感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情感,在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熟读成诵,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合理地运用课本中的好词好句,在模仿中学会应用。
  4.写法迁移。关注课文的写法,进行练笔。我们可以把这几篇课文中出现的排比句集中起来,让学生体会运用排比句所表达的强烈效果。然后指导学生试着运用。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游览的顺序,只进行提示,因为前面已经学过。而尤其要让学生关注本组课文中,地点转换,或者段落转换的自然巧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出示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走遍千山万水”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课前预示要求:自主识字,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画出来提问。
  教师检查课文朗读,纠正字音,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第二课时
  指导朗读《桂林山水》,重点朗读第三段,因为第三段很有气势,在读中想象画面。
  1关注课文是怎样写水的静清绿和山的奇秀险的?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习:
   A、公园里的花多香。
     公园里的花___________,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节日时街上的人真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比喻句和排比句的描写方法,关注排比句中的分号。为运用做准备。背诵课文的二、三四段。

  第三课时
  指导朗读《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学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引导关注段与段之间自然的衔接。

  第四课时
  《七月的天山》,课堂上练习有感情朗读。关注比喻句和排比句,试着写一个排比句。

  第五课时
  《泉城》《趵突泉》
  朗读《泉城》,关注第一段里的排比句,了解泉城名字的由来。
  《趵突泉》需要反复朗读,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泉喷涌的无限力量,再次感受排比句的作用。
  朗读第三段,通过“有的……有的……有的……”体会小泉的不同姿态,这是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第八个排比句。

  第六、七课时
  习作。在三年级学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后,按照游览顺序,写过作文,那次主要写了《美丽的校园》和《人民公园》,这次再写,如何体现作文的序列呢?上次主要是按照游览顺序,而这次可以是游览顺序,也可以是总分总的写法,就像《泉城》的写法;第二,这次要求运用排比句的写法。第三,增加学过的词语,把句子写得更加生动一些。老师把词语进行分类,学生根据内容需要,进行选择,学以致用。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19/9215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