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巧 妙 实

[db:作者]  2022-02-19 00:00:00  互联网


  尊敬的刘特、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师傅刘特又一次引领我们相聚在美丽、热情的前川五小,虽然严冬的脚步已悄然而至,但它丝毫也没能减弱我们学习和研讨的热情。在这里我要衷心地感谢前川五小给我们搭建了这个学习的平台,更要感谢刘特再次给我们创设的这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今天我们有幸观摩和学习了张霞和刘春琴两位老师执教的两节“彰显着个性,飞扬着激情”的高质量的课,让我们又一次享受到了语文的快乐,下面我仅就听了张霞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谈一点个人粗浅的感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一篇励志课文,文中少年周恩来那拳拳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着实令人感动,但文中历史背景和周恩来的情况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比较陌生。而励志类的文章语言较平实,学生不容易激发起阅读兴趣,所以本课的教学正如张老师所说的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张霞老师凭借着扎实的教学功底,运用精当的教学策略和精妙的教学智慧,巧处教材,妙破重难点,实品词析句,构建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魅力课堂,让学生们的情感在文本的研读中跌宕起伏。
  一、处理教材巧
  本篇课文内容涉及的面较多,如“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思考、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如果将全文的9个自然段逐个串讲,不仅索然无味,教学效率低下,而且文中重难点也会很难突出和突破,张霞老师巧妙地处理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3—4自然段为一个部分,5—7自然段为一部分,6—9自然段为一部分),三大部分中又以第二部分的品读为重点,紧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阅读训练点,紧抓周恩来的“忧国—立志—报国”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研读文本,使整个教学流程清晰,有详有略,有张有弛。
  二、破重难点妙
  为了让学生明白少年恩来立志的原因,体会周恩来爱国、报国的情感,张老师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填补内容。用交流资料,引发想象等多种方法,再现中国同胞受歁辱、外国列强在租界地的为所欲为,从而让中华不振活现在学生的眼前,张老师还抓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前的“响亮而坚定、铿锵有力”提示语引导学生比较、品读,同时老师妙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就看到了孩子们和少年周恩来同悲、同忧,同愤、同立志的感人场面,那一个个张扬着个性的发言,一声声激情的朗读就是最好的见证。
  三、品词析句实
  整节课张老师紧扣文本,用问题引路,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找、自画、自思,然后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用不同形式的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将语文教学中的品词析句落到了实处,是一节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的课。
  四、统一了工具性和人文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是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张霞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就注重了这一目标的落实,学生在深入地研读了全文,感受到了年少的恩来的远大志向和爱国之情之后,心中已有许多想说的话了,在这欲罢不能之时,张老师在激情总结全文后,及时点燃学生发泄情感的导火索,交流:“当今我们读书可不可以松懈,为什么?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一个个学生那心中有爱、有责任,放眼世界的发言令人震惊,让人欣慰,相信他们在课后的小练笔“给周爷爷的一封信”中会有更精彩的内容出现,学语文不就是要达到这种学用结合的目的吗?
  五、教学功底厚实
  张老师在准备的课件因突然停电而不能使用的情况下,临时准备教具,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课堂上是那样的亲切自如,且语气、语调具有磁性,语言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课堂氛围手段高明,且不露痕迹。如“5—7”自然段的分角色朗读,可能是因遗忘的补救,虽然是个小失误,但老师的过渡语却是那么地自然,足见她厚实的教学功底。
  一点小小的想法:“为之一振”一词中“振”字的理解,老师如果让学生结合上文知道了“之”的内容后,学生就不会出现“振兴”的误解了。

  相关链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19/9294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