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
师生问好
一、导入
1.
师:今天我们学习梁晓声《母亲》当中的一篇文章
生读题
师:当“母亲”两个字映入你眼帘时,你眼前闪过怎样的画面?
生:母亲在劳作。
生:母亲带孩子玩耍,然后又去做饭、洗衣
生:母亲晚上为我们缝衣服。
师:把你的想象带进去,再读课题。
2.
师:我在“深”下加了个着重号,为什么?
生:用这个字更能体现母亲对子女的深情。
生:作者对母亲不是一般的感情,而是有很深的情。
师:当你关注课题中的这个“深”字,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文意识。
再读课题。
3.过渡
师:为什么用“深”字形容慈母的情,这个情到底深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生字新词,课文大意
1.不看书,凭着预习的记忆,把课文中出现的词工工整整地写下来。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来是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2.出示答案,自己校对。
3.指名一生读
重点指导多音字“龟”,平舌音“攥”
齐读。
4.师: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
师:整个词的意思都理解了,“欲”是什么意思?
生:将要
师:整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耳朵都快被震聋了
5.师:龟裂的手看到过吗?描述一下
生:干燥,有一条条裂纹
生:瘦弱。
6.师:知道“攥”吗?一起做一个动作。找个近义词
三、感受母亲的辛苦
1.再来读这段文字,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冒出什么问题。
生齐读
2.师: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浓缩在这一段干干净净的文字中,而且我们填的也是这篇课文的生字。
3.师:你们曾向母亲要过钱吗?多少不论,只要要过。要过的举手。
师:你们向母亲要钱时,有过鼻子一酸的感觉么?
师:但这段文字最后,有这么一句话,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为什么我鼻子一酸?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课文,静静地读,读着读着,把你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默读,划线。
4.
师:为什么鼻子一酸,读一读你的体会,你的发现。
生:“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出示这句话)
一起读
师: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放到朗读中去。
生再读
师:你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
师:当这种声音传入你耳,什么感觉?
师:你想待在那样的环境中吗?
把你的感受带进朗读中。
师: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只是想了一会儿吗?马上消失了吗?立刻停止了吗?在课文中找依据。这噪声还藏在很多很多的字里行间。找一找
生:我大声地说出母亲的名字。
生:“妈——”后面是个延长号。师:为什么?生读句子
生:母亲大声地问。师:为什么?生读
生:母亲大声地对那个女人说。为什么?生读
生:接着又对我喊?师:为什么喊?生读
师:把你想象体会到的读出来,再读这句话
师:你们说到了,听到噪声烦,想逃,而母亲却要在那样的的环境中工作。齐读
师: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明天的母亲将要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春天的母亲将要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秋天的母亲将要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读——
师: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假如是你,你看到母亲这样工作,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难过
生:伤心
生:难受
师:再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母亲的那份真情。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鼻子怎能不酸?继续找
生:……脊背
师:紧挨着这一段的还有一段,继续读。
生: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师: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读着读着,你有什么体会?
生:自由读
指名一生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感觉?
生:无语
师:你刚才的表情,刚才的朗读,看出你一定有感觉,把你的感觉真实地说出来。
生:无语
师:你兴奋吗?高兴吗?那你是怎样的感受?
再指名读
师:你想通过朗读想表达一种什么感情?
生:我想哭,因为母亲在那样的环境中工作,……
再齐读
师:你们一定发现这个句子写得特别,谁发现了?
生:每一句话后面都有“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
师:谁还有别的发现?
再读一读
生读了第一句后,师:谁发现了
师:把“我的母亲”搁在句子后面。
出示句子比较: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放,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自己读,哪一句话带给你的是慢镜头的感觉?
生:第一句
师:那就让我们慢慢地看,仔细地看。生读第一句
师: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背?
升:极其瘦弱的背,
生:一个弯曲的背
生:脊椎骨突出的背(瘦骨嶙峋的背)
生读第一句
师:在我们的记忆中,母亲的背曾是什么的?
生:直直的
生:胖胖的
师: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的背,这是母亲的背吗?读——
生读第二句
师:转过身来了;你看到了母亲的脸,那是怎样的脸?
生:粗糙
生:疲惫
生:瘦弱
师:把你的想象融进去,再读这一句。
师:这是我的母亲吗?这是我的母亲吗?我的母亲曾经拥有什么样的脸?
生:光洁
生:红润
生:
师:曾经……的脸,如今……读——
师:仔细地看,那是怎样的一双眼睛?
生:疲惫?
生:疲惫不堪
师:记忆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眼睛?
生:清澈
生:炯炯有神
师:这一双清澈、水灵灵、炯炯有神的眼睛没有了,读——
师:母亲啊,你曾经挺直的背到哪里去了?你曾经光洁的面容到哪里去了?你曾经水灵灵的眼睛到哪里去了……
拿起课本,一起读这段,师读“我的母亲”;生一起读“我的母亲”
师:母亲渐挺的背哪里去了?
生:为我们操劳。
师:母亲那光洁的面容哪里去了
师:母亲水灵灵的眼睛哪里去了?
师:当你看到这样的母亲,什么感受?
生:伤心
生:难过
师:看到这样的母亲,我怎能不鼻子一酸?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一段。
师:现在你明白梁晓声为什么这样写吗?假如你真正感受到了,那就说明你有语文意识。
师:继续交流
生:把“我的母亲”放在后面……
师:继续交流,你们发现的别的句子
生:用龟裂的手,,掏出一堆……
生:数落了一顿,又给我买了……
生: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出示句子
生齐读
师:刚才看到的是慢镜头,现在你看到的是——快镜头。哪儿看出是快镜头?立刻。一共用了几个?四个
指名读,读出快镜头的感觉。
师:请再立刻一点
此生再读
师:这几个立刻,几乎是一口起说出来的,谁再来读。
指名读
师:能不能做到不换气?
指名读
齐读
师:太快了,是吗?有点受不了,是吗?你只不过是读了,动了嘴皮子。而母亲——
再齐读
师:立刻是什么意思?找近义词。
生:迅速
生:立即
生:马上
师:这文章谁写的?他是谁?词汇那么丰富,为什么非得用立刻?
出示句子比较
“马上……赶紧……迅速……立刻……”
师:改不改?为什么?
生:不改,如果改了话,好象有谁逼着母亲这样做。
生:不改,读着不通顺。
师:用了四个立刻,给人感觉?
生:连用四个,一个比一个快。
师:联系母亲干活,想想为什么?
生:母亲这几个动作是一瞬间完成的。
师:是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干活的,就是这样挣钱的。
齐读
师:从用词的角度,从变化的角度看,哪一句给你的感觉更单调?更枯燥?
生:第一句
师:难道梁晓声感觉不到这样写更单调,更枯燥吗?为什么还要这样写?
生:因为母亲的工作本来就是这样单调和枯燥。
一起再来读
师:母亲,你为什么不喘口气,立刻又坐了下去。
师:母亲,你为什么不伸一个懒腰?而立刻弯曲了背?
师:母亲,你为什么不照顾一下自己,立刻又把头斧在缝纫机板上了
师:母亲,你为什么不好将息一下,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这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挣钱的,读——
师:看到我的母亲这样的劳累,这样的辛苦,我的鼻子怎能不一酸?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段话
四、母亲对我的爱
师:我的母亲竟然赶得这样疲惫,当我伸手向母亲要钱买书的是后。母亲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生:母亲说……
生:母亲掏出一叠……
(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再哦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齐读
师:老师相信其中有一个细节会让你特别有感触?
生:塞
师:圈出这个“塞”字
师:自由读一读这句话,把目光聚焦到这个“塞”字,你有怎样的体会?
生:迅速
指名学生加上“迅速”读。
师:这还是怎样的一塞?
生:充满期盼
指名学生加上“充满期盼”读。
师:这还是怎样的一塞?
生:慈爱
指名学生加上“慈爱”读。
师:这还是怎样的一塞?
生:紧紧
指名学生加上“紧紧”读。
师:这是毫不犹豫的一塞,这是迅速的一塞,一起读
师: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只是钱吗?
生:还是母亲对我的爱和期待
生:包含着母亲对我的希望
生:母亲辛勤劳动的汗水
师:课文学到这儿,回忆母亲劳作的画面,给钱的细节。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师:面对这样深厚的慈母情,我竟然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齐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师:后面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我……
我想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我想对在……环境中工作的母亲说,我想对佝偻着背的母亲说……写话练习。
交流
五、小结
师:听了你们的对自己说的话,母亲一会灿烂的、幸福的……因为你们长大了
师:为什么要写长大了?
生:母亲的那份爱孕育着你的成长
生:正是慈母情深,才让作者有了长大的感觉。
小结:读课题
为全天下的母亲献上一首《懂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