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师 > 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件 > 正文 返回 打印

《童年的发现》文本细读

[db:作者]  2022-02-19 00:00:00  互联网


  37 童年的发现
  这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做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文章是从一个儿童的认识水平与认知方法来审视“人的起源”这个问题的,难免幼稚。所以从知识角度来看,与一般的科普作品是不同的。作品所展示的是儿童时期特有的那种好奇、执着、探究的心态。课文中写了两位老师,对比中有褒有贬,第一位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地解释,并引而不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第二位老师只是一本正经地传授知识,不了解学生还随意地惩罚学生,使学生的创造受到压抑。
  我九岁的时候,几乎每天夜里都梦见自己在飞。(“几乎”是指将近于,是一种将到而未到的状态,说明梦见自己在飞的情况极多,将近每天都有,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不用“几乎”,就变成每天都是这样,没有例外了。)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那样”在句子中表示程度深。)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似乎”是指仿佛,也含有接近而尚未达到的意思,说明好像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个地方,但并不是真的就能飞到哪个地方。如果不用“似乎”,就变成真的能飞到那个地方了。)(整个句子说明梦里飞行轻松、自如,感觉很好。)
  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我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像我一样在梦中飞腾。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呢?”我们万分惊讶。(在儿童的眼里,这个世界太奇妙了,心有千千问,于是对一个司空见惯的梦穷问不舍。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岂止是鸟!人还曾经是草履虫,是鱼,是青蛙,是兔子……还曾经是猴子……
  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老师都快招架不住了,于是说:“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虚晃一枪,开始撤退。)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场谈话,只不
  过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可这撤退具有教学机智,老师丢给“我”另一个问题:“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我”的思想之火又被点燃了。)
  我们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给自己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不是八个月?不是十个月?偏偏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绞尽脑汁”是一种形象与夸张的说法,意思是费尽心思、动足脑筋,学生能够感知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执着探索的精神。)想啊想啊,嘿!(“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等词语体会这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到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竟如此简单明了”的感慨。)终于想出了眉目:“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大概经过了一百万年。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一个
  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关于人的起源进化论的知识,“我”作为一个儿童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有限的知识去推论、去思索,得出的结论难免幼稚、简单化、绝对化。)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三年以后,我升入了高年级。有一次上生物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这位生物老师引用的达尔文的话是比较缜密的、科学的。)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
  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我”兴奋异常,因为自己早在九岁时就已经发现了相同的规律,因此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本来,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从课文中看,这位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可能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所以讲课时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板着面孔”,显然是要用这种表情控制学生不许胡思乱想,事实上也达到了这个目的,“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就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
  我被请出了教室。这时,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
  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常常会伴随着驱逐和迫害。(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http://www.00-edu.com/jaoan/yuwen/4/2022-02-19/9425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